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sfq > 中新网四川

泸州江阳:成功创建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02月01日 19:5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1日电 (邹立杨 张红 刘欢)近日,泸州市江阳区成功创建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大美江阳。
大美江阳。

  江阳区共有4A级景区3个,已打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工业旅游示范点3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全区提升全域旅游品质、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引领文明旅游风尚,助推全域旅游新格局形成。

  江阳区旅游资源丰富,有35处国省文保单位、29项非遗资源,全区充分挖掘、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灵魂”,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品质。

  泸州老窖风景区以独家拥有的“双国宝”资源——全国重点保护文物“1573国宝窖池群”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为旅游线灵魂,吸引着外来游客探索中国浩瀚酒史文化。

  在乾坤酒堡感受泸州老窖定制酒实地品尝、酒体设计、量身定做,除了多项体验项目和贴心服务,游客更能在一系列全新的展示和体验环节中领略到泸州老窖定制酒文化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2008年,分水油纸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这门几百年历史的老手艺,被誉为“中国伞工艺的活化石”。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完全保留着全手工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水油纸伞承袭了中国传统的制伞技艺,把美观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江阳历史悠久、遗存众多,参观龙透关泸顺起义旧址、况场朱德旧居,信步“佛教圣地”方山云峰寺、“天然氧吧”张坝桂圆林,品味高腔艺术川剧“泸州河”、民间艺术瑰宝“蓝田花船”,尝饮老卤匠肖鸭子、泸州老窖浓香原浆,历史文化深度游受到游客热捧。

  “旅游+”“+旅游”,江阳区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

  江阳区探索“旅游+农业”发展路径,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蔬菜种植区、水生蔬菜区、优质大棚区、双创孵化园、湖边小屋,奇特的蔬菜、旖旎的乡村风光,分水岭镇董允坝村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农旅联姻换来了村庄的美丽蝶变。

  酒城之美醉在江阳,“旅游+酒业”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泸州老窖与港中旅深度合作,成立中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策划320亿元的“中国酒城•长江生态旅游带项目”正式启动,“千古酒城项目”将对国窖广场周边进行文化提升,建设白酒文化博物馆。

  和美生态、拥抱自然,“文旅+科技教育”充分释放经济活力,少年农业大学伞里研学旅行基地、西岸阳光自然学堂相继成立,优化整合传统农业、酿酒工艺、现代服务业、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开发研学旅行课程,为文旅发展赋能。

  记忆与新生,原有的厂房、原有的机器设备、原有的老照片,“文旅+工业商贸”,泸州茜草工业遗址重温“三线建设”历史记忆,用全新视角赋予这些老物件温度、光线、艺术,穿越50多年的时光,与历史对话。

  “文旅+康养体育”拉开序幕,江阳区将以沿沱江旅游道路为枢纽,布局通滩“时光泸州”康养小镇;打造王氏祖传正骨医技体验基地,支持天寿同仁国医馆创建省级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举办蔬菜节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示范项目。

  近年来,江阳区着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各种细节,引领文明旅游风尚,各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在长沱两江骑游道体验骑行乐趣、在美食文旅街把酒言欢、在希尔顿酒店感受品质生活,江阳区累计投入500多亿元,打造省市重大项目15个。

  51条农村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坐着公交小巴士行进在乡间道路,一片片蔬菜基地、一排排小洋楼,幸福美丽新村跃然眼前,江阳区深度融合“农村公路+乡村旅游”,2元即可实现乡村观光游,此举已走在全国前列。

  精美的手绘图案,配上诗酒文化,让人耳目一新。不久前,位于江阳区酒谷大道二段的彭湾公厕经过改造后重新亮相,这是江阳区打造的泸州市第一座“酒文化公厕”。全区旅游公厕将全面提档升级,功能齐全、各具特色。

  蓝色回收又能卖,红色有毒又有害;绿色剩菜瓜果皮,黑色桶里放其他。江阳区全域试点垃圾分类新模式,激发全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热情和自觉性,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地处泸州中心城区的江阳区是“三年创文、一创即成”、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和20多年保“国卫”的主阵地、主战场,是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江阳群众用文明彰显城市气质,引导旅游新风尚。下一步,江阳区将持续巩固提升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靓丽江阳。(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