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zxft > 中国新闻网

【东西问】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梁繁荣:古老针灸如何走向世界?
2022年05月05日 14: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解说】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最闪耀的名片之一,针灸已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首席教授梁繁荣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中国针灸的发源、发展等作出了深度解读。

  【同期】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首席教授 梁繁荣

  针灸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医疗实践、生活生产实践当中产生的一个独特的一个传统医学方法。针灸的起源和发展,它始终和当代科技紧密结合。当代科技的进步,它也就促进了针灸医学的发展,也就促进了针灸一些治疗方法的改革,也就促进了一些治疗手段的丰富。

  【解说】从临床实践上升到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针灸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变迁。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针灸也逐步开始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由于针灸与其他传统医学相比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治疗方法和丰富的治疗工具,不仅使用方便、成本不高,还有优秀的临床疗效。如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针灸已是全球最受欢迎和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医学疗法之一。

  【同期】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首席教授 梁繁荣

  21世纪以来,随着针灸一系列的研究,特别是一些临床研究、一些实验研究,不断地取得一系列的成绩,都充分证明了针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国际上广泛受欢迎了。所以原来国外一开始把针灸是排斥的,后来把针灸作为一个替代医学,或者作为一个补充医学,现在甚至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医学都在进行推广应用。现在全球大概(有)193个国家在运用针灸,其中大概有59个国家立法,承认针灸。其中还有10多个国家把针灸作为(纳入)医保。

  【解说】梁繁荣表示,证明针灸的疗效真实存在、有据可依是针灸“走出去”的必由之路。2006年,中国启动了针灸领域的第一个973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效应特异性基础研究”。跨越10余年时间,研究团队开展了5000多例患者的大样本实验。比对了穴位与非穴位、同一经脉不同穴位以及不同经脉不同穴位的疗效,所涉及的病症包括偏头痛、心绞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试验结果证明,针灸有效率高达70%至90%,向世界证明了穴位的存在及其有效性。

  【同期】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首席教授 梁繁荣

  这个穴位到底有没有,这个也做了系列研究,我们也是从20世纪开始专门研究穴位特异性,特异性就是这个穴位跟那个穴位之间有没有差异。(比如)人在健康的时候,这个穴位它好像“沉寂”了,“沉寂”了就反映不出来。但是人一生病以后,比如说你心脏有问题了,心脏问题可能就在一些穴位上就出现反应。这个反应可能是压痛,可能是温度降低,还有可能其他一些变化,它(穴位)就“激活”了,所以这个时候你再研究这个穴位它就不一样了,所以就发现这个穴位确实是有的,而且它是一个“活”的状态。

  【解说】此外,梁繁荣和团队也正用现代科学向世界证明经络的有效性。目前项目组经过10余年深入研究,已首次从穴位局部启动、中枢响应和靶器官效应三个关键环节,系统、深入揭示了针刺效应循经特异性规律的生物学基础和科学内涵。

  【解说】在梁繁荣看来,要让针灸更好地“走出去”还有瓶颈需要突破。同时,古老针灸的发展还需要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同时,通过现代多学科交叉,破除各学科思维方式的限制。

  【同期】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首席教授 梁繁荣

  原来老的三个瓶颈我觉得已经解决了,那么现在还存在的瓶颈,我感觉还是有这么三个。一个文化背景,第二个疗效的肯定和提高,第三个人才队伍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际化发展的瓶颈。针灸要更好地发展,更好地走向国际,(首先)要把精华一定要传承好,另外还要守正要创新,要不断地发展,真正要做好它,我觉得三个方面的工作很重要。一个是疗效(的)提高,第二个是科研的进步,第三个是科普宣传,是中医针灸发展非常重要的三架“马车”。

  杨予頔 四川成都报道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