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起,成都公布第一批堵点治理任务清单。根据此前公开的数据显示,成都以超6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一。如此多的车辆,怎么提高通勤效率,疏解道路通行压力?
当目光聚焦于半年治堵的时间,不难看出,成都在推出一系列举措中的多管齐下与逐步优化。从治理数量上看,第一批堵点治理任务为63项,而第二批则增加至151项,显示出治理面的逐步扩展。从聚焦城市主要道路,到新都区、龙泉驿区、郫都区等地多点开花,治堵为更多市民带来出行的便利。
从治理手段上看,第一批点位更多是希望通过微改造、微治理等“短平快”的手段达到治堵的目的;但在第二批点位中,除了沿用第一批的“短平快”手段外,还有“一院一策”“一校一策”“龟速车”治理系统,以及79条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允许社会车辆在非高峰时段使用等手段,显示出成都在治理拥堵上下的大力气。
半年以来,治理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日前,红星新闻-成都商报联合百度地图挑选了5个重点治堵点位,通过数据统计来对比治堵前和治堵后的交通变化情况,更为直观地展示出了成都治堵半年的成效。
点位1:华西医院片区
拥堵指数下降21.3%
川大华西医院因其地处成都市核心区,是我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单日门诊及急诊总量近2万人,交通吸附效应较强,医院周边道路常发生拥堵。
自今年2月19日起,交管部门对该院区周边道路交通组织进行调整,从功能分区、规范上下客秩序、交通节点渠化调整、停车位调整等四个方面缓解华西医院周边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对此,记者挑选了治堵前的2月17日和治堵后的4月3日两个时间点,通过百度地图后台大数据的支撑,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展示治堵前后的变化。
通过该图可以发现,治堵前,华西医院片区自早上7点起至晚上8点都处于拥堵状态,而在实施治堵措施后,道路拥堵情况得到改善,上午8点、10点、11点会有拥堵,下午1点至6点会有拥堵,拥堵状态较治堵前有所改善。
从数据上来看,治堵后,拥堵指数下降了21.3%,平均时速从19.13km提升至24.27km,拥堵里程也下降了29.9%。
点位2:羊犀立交
拥堵指数下降16.3%
羊犀立交蜀西路辅路早晚高峰常发生拥堵,有时甚至要堵半小时。经过相关部门调研发现,该路段存在直行、掉头、右转车辆汇入一条车道的情况。一旦车辆集中汇入,拥堵自然形成。
为此,去年11月底,相关部门启动对羊犀立交蜀西路辅路的改造工作,经过1个月的改造,原本1条车道拓宽至2条。现场早晚高峰的拥堵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常路过此处的公交车司机都表示,虽然只增加了1条车道,但路口不再拥堵了,通行更顺畅。
百度地图在对整个羊犀立交的交通拥堵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虽然此次治堵工作针对的是蜀西路辅路,但从整体上看,羊犀立交的拥堵指数下降了16.3%,平均速度提升了20.4%,拥堵里程下降了12.6%。
点位3:统力大道成新蒲快速路口
拥堵指数下降51.8%
双流区统力大道成新蒲快速路口的拥堵问题常常困扰着过往的司机,从成新蒲快速路、绕城高速收费站B口以及最右侧辅道进城的车辆在此路口短时间汇集,左转、右转与直行的车辆相互交织,导致每逢早晚高峰期都十分拥堵,从路口处反排两公里的情况很常见,车辆通过时间常需要十分钟以上。
该路口在经过施工,增加机动车道,以及红绿灯交通配时及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后,拥堵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以百度地图的数据来看,治理后,该路口拥堵指数下降了51.8%,平均速度提升了91.1%,拥堵里程下降了96.5%。
点位4:成龙路(二环路至三环路)
拥堵指数下降2.4%
成龙路(二环路至三环路)段,作为进出城的重要通道,长期以来其交通流量一直居于高位。近年来,受道路施工影响,该路段的拥堵情况越发严重。
为了缓解道路拥堵,去年12月,经过改造后的成龙路(二环路至三环路)段正式通车,双向6车道的设计,给市民的日常通勤带来了便利。
百度地图提供的数据显示,该路段治堵后,拥堵指数下降了2.4%,拥堵里程也缩短了45.1%。
点位5:金牛大道(金周路-金芙蓉大道)
拥堵指数下降56.4%
金牛大道是连接郫都区与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流量较大。而金牛大道金周路口又是全线的一个重要交通转换节点,交通转换需求较大。高峰时段,金牛大道(金周路口)至金牛大道(金芙蓉大道)的两个路口之间,经常有机动车反排过路口,影响路口的转换效率,造成拥堵。
为了改善拥堵情况,去年,相关部门对该路口进行改造。改造后,该路段不仅取消了进出城方向的公交专用道,还专门设置了左弯待转区。
通过百度地图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治理前,该路段拥堵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7点至9点和下午6点至7点。经过治理后,该路口仅在下午5点出现行驶缓慢的情况。
总体来看,治理后,该路段的拥堵指数从3.1下降至1.35,下降了56.4%;平均速度提升了126.6%,拥堵里程也下降了81.6%。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