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5日电 题:筠连县陈旭:筠州脱贫战场上的“先锋”
作者 吴平华 张必柱 何运 张猜
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是他不忘初心、不畏艰险、忠诚担当,毅然扛下脱贫攻坚强压重担的结果;是他牢记使命、身先士卒、攻坚克难,深入基层为民解忧的见证;是他主动作为、实干苦干、务实创新,交出脱贫摘帽圆满答卷的奖章。他就是原筠连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原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原县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旭。
2018年4月,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9年7月,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2018年脱贫攻坚一线优秀扶贫干部”
2019年9月,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记一等功”
临危受命:有一种责任叫“担当”
2017年2月,春节刚刚结束,陈旭在与家人短暂的相聚后,就接到了一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艰巨任务,组织让他担任筠连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
“4231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要全部稳定脱贫、61个贫困村要全部退出,2018年要摘掉贫困县‘帽子’,2019年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并持续巩固提升,实现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面对如此的强压重担,陈旭没有丝毫犹豫迟疑,他清楚,只有时刻保持冲刺冲锋、决战决胜状态,才能打赢这场背水一战的“总攻”战役,才能打好这场输不起的“硬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是省级革命老区县、省级少数民族比照县、省定乌蒙山片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10.9%。在建档立卡前,该县整体存在思想落后、地势偏僻、交通闭塞、产业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是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光喊口号是吓不走这些“拦路虎”的,陈旭清楚的认识到,要取得这场脱贫战役的绝对胜利不仅要毫不动摇的信心,还需要有具体的各项举措来解决问题。
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这场战役只能胜、不能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2017年3月,陈旭欣然领命前行,怀揣着让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正式上任筠连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开始了新的征程。
心中有信念,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走上新岗位的陈旭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工作业绩来践行初心和使命。他始终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奋力破解发展难题,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这是他坚守的信念,也是他现实工作中的真实写照,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乘风破浪:有一种情怀叫“坚守”
初任县扶贫移民局局长,为尽快熟悉业务,掌握政策、了解最真实的“一手”资料,陈旭白天下乡入户走访调查,调研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导贫困户养殖致富;晚上回单位加班加点做总结、解难题、定措施。他时常以桌椅为寝,以文字为伴,努力成为全面掌握脱贫攻坚政策的“行家里手”“精兵强将”,“五加二、白加黑”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在调查研究、走访观察中,陈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标准,把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的根本点,整合全县帮扶力量,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开展扶贫专项工作。
凭借丰富的基层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端正的态度,陈旭到岗不久便对全局工作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心中有了底、眼中有了局。他明白,要想打好这场输不起的“硬仗”,除了时刻保持冲刺冲锋、决战决胜状态,还必须要以上率下形成攻坚合力。
找准了“砍柴”方向,陈旭便开始了“磨刀”。通过在全局、全办强调作风建设和规矩意识,设立“脱贫攻坚小课堂”,“全民”普及脱贫攻坚知识政策,培养提升基层干部“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陈旭成功锻造出了一支“纪律严明、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勇于担当”的“攻坚铁军”,为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保障。
精耕细作:有一种功夫叫“绣花”
随着走村入户范围加大、工作开展越发深入,陈旭对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感觉更加深刻,对如何打赢这场“硬仗”,心里有了“谱”。他认为,不仅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还要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才能确保精准脱贫有实效。
为此,陈旭创新推行了“六位一体”的考核办法,坚持半月一通报、每月一评比、季度红黄旗、年度综合评定,让帮扶责任落实到位,帮扶举措落地落实。为了让群众更加理解支持帮扶举措,陈旭还探索推广“五同帮扶”模式,带动全县7000多名干部与帮扶对象“在农活同干中建起信任、节日同过中升华亲情、政策同学中深化认知、问题同找中达成共识、整改同抓中补齐短板,”密切了干群关系。
压实了帮扶责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陈旭敏锐的发现发展扶贫产业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山繁川育、藏牛于户”“小规模、大群体”的肉牛养殖模式、林下种植的黄精、不断拓宽的茶园……在陈旭的带动下,筠连县特色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全县肉牛存出栏达26.88万头(其中出栏9.81万头),惠及贫困户5000余户;茶产业方面完成3万亩茶叶基地产销协议,2019年茶叶总产量达1.504万吨,综合产值达52.82亿元。
贫困群众有了自己的产业,产品产量也在不断增高,陈旭又开始为贫困户拓展销售渠道。通过寻找各种活动契机,组织扶贫企业和贫困村进行绿色农副产品集中展示,动员广大观众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帮扶贫困村产业发展,效果显著。陈旭曾说:“以购代捐能调动社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增强贫困户依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信心,让扶贫变得更有温度,让乡亲们有尊严的脱贫致富,是‘输血’向‘造血’扶贫的有机转变,达到了智志双扶的效果”。在陈旭的努力下,贫困群众渐渐走上的致富奔康路。
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陈旭还要让群众在精神层面也“富”起来。他以乡风文明建设“433”工程为抓手,推进文化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脱贫振兴。通过以“村庄”为单元,打造1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宣传文化墙,开展“道德模范走进道德讲堂”基层巡讲活动,打造1个家风文化主题示范院坝,建成开放式田园书吧,扮靓乡村“新家园”;以“家庭”为细胞组,组建“新乡贤”队伍,12个乡(镇)志愿服务大队、157个村(社区)志愿服务队,现有各类志愿者28000名、家庭志愿者900户,“志愿者”队伍近1万人,组建筠州、槐花、春风等艺术团18个,各类农民演出队伍400余支,“文体骨干”队伍,丰富文化“新生活”;以“个人”为关键,推进好人评选活动、移风易俗活动和以感恩、守法、懂礼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带头人培训,涌现出“时代楷模”王家元等先进典型近1000人,文明礼仪带头人780名,群众精神文明生活越发丰富多彩。
鞠躬尽瘁:有一种境界叫“无我”
筠连县扶贫开发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8年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筠连县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2018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8年脱贫攻坚先进县;2019年4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筠连县退出贫困县序列,6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89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综合认可度达99.85%,筠连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9%,高质量实现贫困县摘帽……
万千星火汇成璀璨星河,辉煌的成绩是由一个个故事、一颗颗真心、一份份真情聚集组成的,而这背后都有陈旭的身影。就像他与帮扶对象之间发生的感人事迹,2018年深秋,陈旭得知他的帮扶对象牟友志在做农活时左手被毒蛇咬伤,情况很危急,他迅速把牟友志送往筠连县人民医院,因抢救及时,牟友志转危为安。“真的很感谢旭哥,他救了我的命,是我的恩人。”大雪山镇石龙村村民牟友志对这份恩情,一直念念不忘。
脱贫攻坚以来,陈旭时常奔走在一线。在他的带领下,筠连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8.44亿元,其中直接用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专项资金19.51亿元,用于“三有”达标专项资金7.0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等配套资金20.77亿元,其他涉及脱贫攻坚资金1.14亿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38707人次,累计发放资助金2060.68万元,建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973.42万元,累计发放救助金494.74万元,救助学生16118人次。建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834万元,累计发放269.62万元,覆盖1444人。硬化农村公路957.252公里、实施安全饮水16018户,易地搬迁2742户,危房改造12396户,贫困人口的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陈旭总说:“自己只是筠连县脱贫攻坚这盘大棋中的一个小卒,成果是集体的。”三年多的日日夜夜,没有人比他更深刻体会“爬坡过坎”的长路漫漫、更深知深感“攻坚克难”的艰辛不易,他把一切为了人民幸福作为最大的责任和追求,时刻牵挂群众安危冷暖,殚精竭虑办好群众之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戴,是干部、乡亲交口称赞的“陈局长”“旭哥”。
摘帽不摘责任、脱贫不脱担当。从“春季攻势”到“夏季战役”、从“秋季攻坚”到“冬季冲刺”,在担任筠连县扶贫开发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期间,每一场硬仗,陈旭都全力以赴,勇当先锋,他以共产党员的信仰为标杆,努力践行一名党员所应负有的责任,努力奋斗终身,将自己的生命与脱贫攻坚相融合,书写出他璀璨的人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