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1日电(王爵 彭圣洲)1月21日清晨,四川南充市蓬安县龙蚕镇鹭鸶田村的一座民居前,村民蒋登华正在认真地清扫道路,随后又从家中提出一桶水,均匀地洒下,压一压浮尘。自从搬进了这个75平方米的新家,住在干净明亮、暖和的屋子里,蒋登华每天的心情都非常好。
今年71岁的蒋登华曾是蓬安县龙蚕镇鹭鸶田村的贫困户。早些年,常年患有慢性病的他独自守着山坳坳里的老宅,靠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更让他抬不起头的是,四十余岁的儿子仍然单身。2019年,蒋登华外出务工多年的儿子听说了家乡的变化,回家发展养殖业,还带回了儿媳妇。蒋登华高兴不已,如今,他走路都挺直了腰板。

在鹭鸶田村,像蒋登华这样的贫困群众不在少数。328户的村子,却有65%的贫困户因病至贫、32%的贫困户因残至贫。贫困像一块大石头,压得村民喘不过气、直不起腰。
2014年,随着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和各级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蒋登华一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老人家年事已高且身患多种慢性病,村里为他家申请了低保兜底,解决了生计问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一家人也从山坳坳里搬出来,住进了宽敞明亮、通电通水的新房子。
与此同时,鹭鸶田村也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修建了近10公里水泥路,通组入户路实现硬化,12处集中供水站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自来水,建成达标卫生室、文化室、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村里还引导村民发展黄精(中药材)产业、生猪养殖产业,推动庭院经济规模化发展。2017年底,包括蒋登华在内的44户贫困户153人全部脱贫,鹭鸶田村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
“脱贫攻坚,就是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解决贫困群众的根本难题。”蓬安县扶贫开发局局长王勇介绍说,近年来,蓬安县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对标对表加油“干”。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4.59亿元,新建村组道路1397公里、便民路1876公里,完成危房改造2.7万户、易地扶贫搬迁2700户、“五改三建”5432户,同步推进农田水利、通信网络、用电保障等工程,所有行政村实现100%通硬化路、用水有保障、网络全覆盖,所有脱困户实现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100%达标。
在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县狠抓致富产业培育,深入实施产业扶贫示范工程,采取“单村新建、联村共建、跨乡连片”的方式,建成桑海、中药材、花木、花椒、有机稻、优质柑橘6个产业基地,新建脱贫奔康产业园163个,基本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深入实施果蔬种植、畜禽养殖和劳务经济“三大增收计划”,因户制宜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养殖、小作坊“四小”增收项目,促进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通过“短平快”项目实现增收致富,基本实现“户有致富门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