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2日电 题:第一书记解民忧 村民送来锦旗
作者 谢佳蕾 童桎
“鲁书记!您为我们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要送您一面锦旗以表达感激。”近日,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原永久村四组组长王逢明带领部分党员干部和脱贫户,给利州区应急管理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鲁正明送来一面锦旗。锦旗上“情系群众解民忧,驻村帮扶办实事”十四个金灿灿的大字承载着乡亲们浓浓的感激之情。

这些“感谢”还得从鲁正明驻村帮扶路上的点点滴滴说起。
让村民吃上“放心水”
以前,永久村因自然条件限制,村民们日常生产生活用水全靠村里的两口老堰塘。
“鲁书记,两个老堰塘在漏水,再这样下去,村民们就没有水吃了。”2020年初,当鲁正明遍访脱贫户时,四组老党员王钦汉找到他反映。鲁正明随即与王钦汉前往查看,把整修堰塘的事放在了第一位。“要全力保证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老堰塘的整修迫在眉睫,必须尽快开工。”
开工说来简单,但钱从何来?人从何来?眼看老堰塘水位不停地下降,鲁正明急十分着急,数次驱车前往市区对接相关部门争取维修资金。
“趁到整修的机会,不仅要修好,还要让村民们喝上干净安全的水。”在鲁正明的不懈努力下,老堰塘治漏项目正式立项,村民们纷纷报名参与整修。“我们自己整修堰塘,不但可以增加我们的收入,还可以监督质量,放心多了。”村民罗福龙说。
清淤、扩塘、治漏、建蓄水池、安装饮用水管……经过数日地维修,大家吃上了“放心水”。
“叫停”宴席挽回损失
2020年1月23日,对于永久村二组的脱贫户王仕兴来说是个期盼已久的好日子。
“我们女子要出嫁了,客也请了,东西全都准备好了,哪晓得爆发了疫情,客请不成了,这些东西咋办?”蔬菜、水果、肉食……一袋袋不能长久保存的食材让王仕兴急得团团转,不禁抱怨起“叫停”这次宴会的鲁正明。“当时我们觉得鲁书记小题大做,我们这山里咋有疫情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我把酒席办了多好。”
“鲁书记不准我们办酒席是对了的,可家里这些食材该咋处理?”几天后,广元市出现首例疑似病例时,村里的气氛陡然紧张,王仕兴一家也意识到了防疫的严重性。正在王仕兴担忧时,鲁正明正忙着驱车前往周围乡镇食堂,打听是否能够收购食材,同时发动亲友和同事“以购代扶”帮助消费食材。“在收到不准办宴席的通知时,我就想到这家脱贫户经济刚刚好转,便想办法帮他把这次筹办酒席的食材卖出去,减少他们的损失。”在鲁正明的帮助下,王仕兴最终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元。
一本“增收账”记心间
永久村于2018年全面脱贫,但在鲁正明随身携带的包里仍有一本“账单”,清清楚楚的记录着全村所有村民的产业发展情况,他更是把这本“账”时刻装在心里,记在脑里,持续巩固群众增收致富。
2020年,利州区实行村建制改革,原来的永久村三、四组划转至徐家村,被划走的村民们忐忑不安。“我们一家身体都不好没办法做活路,全靠鲁书记给我们申请了低保,让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但是划到了别个村上,人家不一定要认了,那个时候我们一家咋个生活喃。”原永久村四组脱贫户唐华清心生担忧。
为了缓解群众焦躁情绪,顺利实施并村过渡,鲁正明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随后,鲁正明更是多次到徐家村支部书记徐金莲的家中进行交接,详细介绍了被划走村民们的家庭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对脱贫户今后的生活产业蓝图进行了交流。
“鲁书记把群众放在心里,每家每户都发展的啥产业记的明明白白,嘱咐我最多的就是要确保群众脱贫不返贫。”徐金莲说。
“这面锦旗串起了干群的鱼水情,不仅是对我们之前工作的肯定和信任,更是对我们今后继续做好关怀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激励和鞭策。”鲁正明感慨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