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6日电 (彭洪军)“我今年都90岁了,每个月能领到120块钱的高龄津贴,有了这些津贴,可以到镇上多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物品了。”
“多亏镇政府让我享受到了低保政策,现在低保也比以前高多了,我每个月都能领到400块钱的低保钱。”
“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实行打卡直发,不存在搞变通或党员干部捞好处现象。”
询问补助款项、查验发放金额、核对申领资料……近日,万源市纪委监委立足于职能职责,聚焦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组建2个督查组,深入全市31个乡镇(街道)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监督检查。尽管万源市已整体退出贫困县序列,但该市纪委监委持续围绕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督查力度不减,工作力量不散。

据了解,督查组通过到乡镇(街道)查阅资料、比对台账、电话抽查,实地走访群众、现场查看等方式,逐笔核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是否存在监管不到位、流程不合规、使用不精准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下发限期整改意见函、纪律检查建议书或监察建议书等方式,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各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户。
“惠民资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干了什么事、效果怎么样、有没有问题,都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通过突出重点、划片交叉等方式,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确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到位。”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督查组第一组组长熊思炜表示。
除专项监督检查外,该市纪委监委还把监督触角精准嵌入被监督单位人、财、物等权力运行关键领域,全面查找到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下放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风险点,堵塞管理漏洞,健全管理机制。通过深入开展“清风直通车”面对面质询会、“千名纪检干部进万家”等活动,定期公开村(社区)“三务”内容,确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晒”在阳光下,严在监督下。
与此同时,该市纪委监委通过整合监督资源、创新监督方式,打通基层监督“神经末梢”。督促各职能部门履行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监管主体责任,加强对职责范围的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派驻监督机构“探头”“前哨”作用,紧盯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下放全流程全过程开展监督检查;着力增强乡镇(街道)纪(工)委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基层监督作用,深入排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到户情况,第一时间了解反馈群众意见诉求。
“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既是群众期盼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又是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的重要标尺,容不得半点拖延懈怠。”该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卫东表示,接下来将深入查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使用背后的违纪违法行为,让群众感受到身边的事情有人管、利益有人护、贪腐有人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