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2日电(王爵 杨峻乙)22日,在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被老百姓称为“毛驴哥”的“80后”小伙杜毅,当问起当年为啥来南充养殖毛驴时,他介绍说,当初选择从事毛驴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毛驴全身都是宝。“阿胶的重要原料就是驴皮,一头驴产6到7斤驴胶,每斤800多元,还长期断货,供不应求。”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全身是宝,不仅驴肉是宴席上的珍肴,驴奶、驴皮个个都值钱,但驴却很少在南方养殖。80后的“毛驴哥”杜毅将北方的毛驴引入四川南充,进行农户散养,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经过8年坚持,从养殖到餐饮,驴全身价值挖掘,全产业链布局,他的毛驴品牌在当地越发响亮。
时而与驴为伴夸张搞笑,时而借驴说事普及健康理念,今年春节期间,杜毅也不闲着,活跃在短视频平台。“吃驴肉不长肉,还有补血益气的作用。”与牛肉、羊肉、猪肉相比,杜毅说驴肉具有高蛋白质、高不饱和脂肪酸、高氨基酸,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特点。

而在养殖上,毛驴与其他牲畜相比疾病少、易养殖。杜毅介绍,毛驴因不能快速吸收催肥的饲料,所以只能每天吃绿色健康的天然草料或者人工精料,如此“挑剔”的毛驴,所出的驴肉品质自然高。为何养驴在南方相对小众?杜毅讲道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驴养殖周期长,一头母驴3年产2头驴驹,若购买驴种价格高达近25元/斤,使大多农户认为养殖风险高、回报周期长,不愿养殖;二是市场需求有限,四川地区未形成食驴肉的习惯,存在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担忧。
为此,杜毅一方面结合南充嘉陵区目前正在倾力实施的“乡村振兴计划”,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乡村旅游的绝好契机,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开展“毛驴文化节”、品尝“全驴宴”等活动,把毛驴文化植入当地,通过深挖毛驴文化,开展乡村旅游,“美食、文化、生态融合盛典”,充分发挥美食文化的品牌效应,扩大驴肉美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借助网络平台,不断拓展大众对毛驴的认知。

此外,杜毅通过探索投驴苗、包技术、包销售,农户散养的模式,带动南充、广元等地养殖毛驴近200头。“我们引进了大型毛驴品种德州驴,重达500多斤,出肉率高。”杜毅说,成立的天府三顾毛驴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小驴驹给养殖户,并教授养殖技术,按照每斤16至18元的驴肉市场价回购,大大降低养殖风险,农户养一头毛驴净收入在2000元左右。这么好的产业,能很好的带动当地老百姓快速致富。
为了延伸整条产业链的附加值,杜毅将驴肉、驴奶、驴蹄等进行产品深加工,推出了驴系列研制产品:驴肉豆豉、风干驴肉、驴奶皂、驴工艺品等。“比如驴奶皂,驴奶中的成分90%左右与人奶相似,有非常好的美容养颜效果。”

杜毅介绍说:每头驴经过一年的喂养,毛重达到500斤左右,每头驴出售价格约9000元;驴皮还可以制成阿胶出售,每头驴产驴胶5000元左右;奶驴产崽后,每头奶驴年产奶100多斤,卖驴奶或是驴奶皂,收入至少2000元;开餐饮店,驴肉精分割销售,每头驴产出价值又高了5000元左右;此外还有制作成工艺品、驴肉豆鼓等的收入。也就是说,通过毛驴全产业链挖掘,一头驴的价值至少是2万元,身价上涨了两倍不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