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5日电 (吴平华)25日,从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传来喜讯:石渠县德荣马乡党委副书记兼扎马村驻村队员、成都市金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综合科副科长王潇和石渠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袁莉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金牛区的他们是如何“拼”出来的?
王潇:输血筑基 全面发展优势产业
王潇,男,成都市金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综合科副科长。
2017年12月响应国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来到平均海拔4526米石渠县,挂任德荣玛乡党委副书记、2018年7月兼任扎马村驻村队员,三年援藏工作中始终胸怀一颗红色初心,牢记援藏脱贫使命,推动党建聚民心,引进产业助造血,动员社会送温暖,圆满完成了援藏脱贫攻坚任务。个人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主动融入、主动学习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石渠县各级领导及群众的广泛认可。

做“送福客”,为高原输血筑基。主动为所在乡、村争取对口联系单位党建、产业等专项帮扶资金90.5万元;紧贴当地实际,围绕基层党建阵地提档升级、健康扶贫支部共建及“微党校”线下授课打造特色基层党建格局,高质量完成乡、村两级党建阵地提档升级工作,连续两年牵头金牛区“医疗传帮带”临时党支部与本乡两个贫困村党支部以健康扶贫为主题的支部共建结对,推动本地牧民夜校师资与县内外专家师资力量融合,开展“微党课”授课12次,大型党建活动14次,巡诊义诊10次,发放药物4万余元,惠及全乡党员群众4000余人次。
做“主人翁”,为产业添油助力。紧扣扎马村牦牛养殖产业基础,着力构建“一村一品”特色畜牧产业发展模式,依托产业帮扶资金定向扶持优化本地牦牛良种繁育,跨省引进优良牦牛品种,实现了本地牦牛扩群育种、品种改良的目标,直接受益贫困户59户;协调1家区私营企业投资落户石渠县,指导1家石渠本地企业注册落地,解决当地20余人就业;主动参与县级光伏扶贫项目落地扎马村,带动全乡四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4万元,全乡贫困户户均增收0.1万元,同时利用光伏发电收益建立3万元教育扶持基金。

做“连心人”,为外联牵线搭桥。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抓实社会帮扶,着力形成了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挂职三年来为本乡、村争取社会各界捐赠各类扶贫帮扶物资及资金价值480余万元、争取各方爱心人士捐赠助学金8.3万余元,为加速脱贫攻坚进程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添了动能。
王潇同志援助的德荣玛乡和扎马村,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全乡239户全面脱贫。2019年7月被四川省委、政府表彰为“2018年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个人”、2020年6月被金牛区委表彰为“2019年度金牛区十佳干部”。
袁莉:助力“健康石渠”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袁莉,女,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
落实援建项目助力“健康石渠”,对症施策提升石渠县基本医疗,2019年协调金石两地卫健部门落实120万元资金建成“流动医院”多功能诊疗车,配备远程诊疗系统实现全县基本医疗全覆盖,将金、石两地医院及石渠县23个乡镇卫生院联系起来,实施远程诊疗,极大的方便了基层农牧民群众和医务人员,使全县干部群众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金石两地优质医疗资源,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远,老百姓的健康有了保障。2020年协调中粮集团100万元助力石渠县妇计中心彩色多普勒设备提升及石渠县卫健系统医务人员能力提升。

强化组织凝聚,以党建引领健康扶贫,以对口支援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为依托,促成医疗支援临时党支部结对共建,整合多支援石医疗支援力量,组建“对口支援 联合义诊医疗队”,募集药品20余万元组织下乡联合义诊10场,惠及群众2.8万余人。积极联系金牛区卫健局、金牛区人民医院、金牛区中医医院等支援单位,开展爱心捐赠和帮扶活动,为各医疗机构和贫困老乡争取到8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和物资,
规范“传帮带”,提升医疗质量,促成金石两地8对医疗机构结对帮扶,57对“师徒”传技术帮业务带人才;助力石渠县四个直属医疗机构达标升等,顺利完成脱贫攻坚验收工作;细化落实“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填补石渠县急诊、B超、针灸、康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等空白诊疗技术6项,协调石渠县基层医务人员到支援医院进修学习,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内引外联解决群众困难,牵线搭桥引入深圳首彩基金会“天使的心跳”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项目进驻石渠,已联系四川省人民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免费手术救助先心病患儿5名,让健康扶贫更加细化落实,避免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逆行担当彰显党员本色,2020年1月24日,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关键时刻,主动报名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坚守在成都绕城高速北星出口,进行一线检疫防控排查,守护人民健康,累计检测7000余人次,完成车辆排查5500余台次,参与医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登记200余人次/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