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6日电 (龙婧 曾运吉)26日,在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五里村,不少老人还是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坚持做豆面灯。据悉,制作豆面灯的习俗已经传承三百多年。

所谓豆面灯,就是先用花生油、水与黄豆面和白面揉成光滑的面团,再醒一段时间才能开始做。用油掺和后的豆面有筋力,能更好的进行加工制作。醒好面后做成不同形状的面塑,一般是家里有什么属相的成员,就做什么动物。小孩们在一旁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我要做蛇,因为蛇,霸气;我觉得小兔子很可爱;因为我弟弟属狗,我想把他做出来。”

捏面灯的工具很简单,剪刀和牙签就够了,主要是考验人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老人将一块面团放在手中揉捏出动物的雏形,而后仔细端详,加上了角、尾巴等部位。至于动物面灯的眼睛,就用家里现成的黄豆、红豆、芝麻等代替,捏好的面灯最后点上眼睛,瞬间显得栩栩如生。每个动物的背上都要顶一个灯碗,才算完整。将牙签剪成二寸来长,用棉花缠起来,插在灯碗上,浇上菜籽油,等到晚上就可以点灯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