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高新区锚定“四个发展目标”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2021年02月27日 14:3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7日电 (记者 王鹏)2月26日,成都高新区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明确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标定“十四五”时期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统筹部署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具体举措,勇当成都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主支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图为大会现场。
图为大会现场。

  “十三五”期间,成都高新区成为四川省首个经济规模迈上2000亿元台阶的高科技园区。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00亿元,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晋升,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图为大会现场。
图为大会现场。

  面向“十四五”,成都高新区明确“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增长极、中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四个发展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GDP达到4000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

  五大产业功能区加速成势 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稳中有升

图为大会现场。
图为大会现场。

  “十三五”时期,成都高新区成为四川省首个经济规模迈上2000亿元台阶的高科技园区,独角兽企业培育实现“零”的突破,达到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705家、较“十二五”末增长271%。聚集世界500强企业130家,较“十二五”末净增31家。

  产业结构由工业“一枝独秀”转变为工业、营利性服务业等“多极支撑”。规上电子信息工业企业数量较“十二五”末增长40%,形成从芯片、显示屏、智能终端到网络通信的完整产业生态圈。新经济企业达10万家,涌现出“王者荣耀”“哪吒”等现象级产品,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3倍增长。生物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连续4年保持20%的增速,生物医药园区排名跃升至全国第3。未来科技城和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高位起步、蓄势待发,培育“两区一城”新的动力源。

  “去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在全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一季度就实现逆势正增长,全区保持无新增本土病例,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成都高新区在169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实现晋升,保持了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十三五”的圆满收官。

  据悉,2020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7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58.6亿元,同比增长9.4%。

  作为持续推动四川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成都高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逆势上扬达5078亿元,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总额连续33个月位列全国第一。

  锚定“四个发展目标” 力争“十四五”末GDP达到4000亿元

图为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供图
图为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供图

  迈入“十四五”新征程,成都高新区未来五年又将如何发展?本次工作会上,成都高新区明确“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增长极、中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四个发展目标。

  具体而言,在成渝地区同级别建制实现经济总量第一、发展质量最优;成为中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头羊,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梯队”;在质量和效益上取得突破进展,以在全国同级别行政区中进入前10为目标导向,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样板;重点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能级世界级企业支撑带动,在细分产业领域形成世界影响力。

  “十四五”期间,成都高新区将重点解决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问题,做好“一区五园”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策划推动片区综合开发,到2025年末全区GDP实现4000亿;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完善科创企业成长培育机制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突出质量效益导向,到“十四五”末,企业主体数量从15.4万户提高到23万户;加快构建全周期民生保障体系,持续提升生活成本竞争力和宜居品质,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85%,基础教育优质学校覆盖率达到85%,新增三甲医院3家;构建内外连通的生态网络,到“十四五”末,累计建成绿道500公里、公园14个。

  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图为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供图
图为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供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高新区将锚定高质量发展导向和“四个发展目标”,力争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增长8.5%;工业总产值实现6400亿元;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数8万人,高层次蓉归派、海归派、学院派、创客派“四派”创业人才1500人;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3200家;新增世界500强企业数2家,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还将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上持续发力。电子信息产业高位求进,力争全年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破4000亿,同比增长超8%,并在晶元制造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生物产业持续提升总量,实现全区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新经济力争全年规上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企业分别实现营收215、220、525亿元。

  此外,成都高新区将高品质建设城市消费新中心,保证交子公园商圈年底初具形态,推进冯家湾片区更新、中和“老码头”区域改造,加快特色街区、市井生活圈、锦江子街巷提升改造、芙蓉岛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高水平开放,推进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新川创新科技园、中国-欧洲中心、中韩创新创业园等国别合作园区提质增效。厚植城市核心竞争力,在宜居宜业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培育核心竞争优势,汇聚起强大的人才资源和创新动能。全年新开工建设人才公寓24万平方米、4000套,实现商品房成交面积1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年底完工率达到90%。(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