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毛波:想方设法让大家过上幸福生活
2021年02月28日 15:0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8日电 (吴平华 朱国强 王强)“我晓得,今天毛书记去北京了,我们瓦窑村为他感到骄傲。”……近日,在瓦窑村贫困户江清菊家中,电视画面里正播放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画面。四川资阳安岳县李家镇(原和平乡)瓦窑村第一书记毛波,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优秀第一书记背后的故事。 

  用心用情架起群众连心桥 

  “没有党的好政策和毛书记的打气帮助,我哪还能熬到今天哟,更别说自己修建楼房了,他得到这项荣誉是实至名归的。”当得知毛波去北京领奖,贫困户苏知才激动得直抹眼泪。 

  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让苏知才落下残疾,并且还需要长期吃药,为治疗,苏知才负债成为了贫困户。为了解决他的因病致贫,毛波多方奔走为苏知才寻求治疗方案,帮助他办理残疾证,落实报销政策。同时,毛波通过召开村委会商议,结合苏知才身体状况,鼓励他建养殖场,并对他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去年我一共卖了六百多只鸡、鸭、鹅,纯收入达三万多元,不是毛书记,我做梦都不敢相信,两年能把债还清。”现在,苏知才不仅实现了脱贫,还自建了楼房,双腿患有残疾的他成了瓦窑村的致富典型。 

入户走访。朱国强 摄
入户走访。朱国强 摄 

  为卧病在床的李昌前等5户残疾人联系残联下乡入户评残;为李文芝、江清文等56名村民办理特病门诊,办理转诊转院60余次,让医保政策在瓦窑村全面落地……从2015年担任瓦窑村第一书记起,毛波坚持用真心、真情与村民相处,总是在村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潜心驻村期间,毛波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为群众办事2000余件次,累计奔走上万公里,为瓦窑村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被群众亲切的称为“飞毛腿书记”。 

  老路新途打通群众致富路 

  “毛书记来之前,我们社还没有通硬化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家里种的农产品因为车辆进不来更是卖不出去。”谈及道路硬化之前的情况,贫困户马中群仍然记忆犹新。 

  为了打通群众致富路,毛波和老村长冯志祥走遍全村7个社,召开社员大会,宣传政策,明确线路,编制预算。曾经,为了说服老百姓,毛波硬是做好5次编制预算,把钱精确到元,把路精确到点。社员会上,部分群众思想保守,“修路可以,我就是没得钱,要修你们修”“如果要占我的地,那么我是不可能同意修路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几次会议中断。 

  “当时我们都想放弃了,但是毛波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不管天晴下雨,他都挨家挨户跑去做工作,都不记得他在泥地中摔倒了多少次。”说起毛波,原瓦窑村副主任李胜勇对其充满敬佩。 

  就是那一次又一次的上门做工作,一次又一次的摔倒在泥路上,村民最终从反对、抵触,到认可、支持,主动参与投工投劳。几年来,通过毛波不懈努力,瓦窑村前后自筹资金4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4.19公里通社道路,5公里小板路。 

  “这路一通,我们村的农产品就好卖了,再也不愁车进不来没人收购了,这一切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还有毛书记的奔波与付出。”马中群满脸笑容地说道。 

  为了道路的功能更加完善、方便出行,毛波还协调来项目资金,在道路沿线安装了180盏太阳能路灯,800米的护栏,让夜里的瓦窑村照得格外明亮,群众出行更加安全。 

  发展产业解决群众用水难 

  “我们这个地势,主要就是缺水,毛书记你能帮我们解决了的话,我请你喝酒!”这句话,是原瓦窑村村支书陈林在毛波刚到瓦窑村不久时说的,而这句话也成为了毛波心头最常思考的问题。 

帮助群众修建房屋。 朱国强 摄
帮助群众修建房屋。 朱国强 摄 

  面对地理条件艰苦、水资源缺乏等不利因素,毛波通过实地调研、开会研究,根据村上的地貌特点和群众的意愿,和村两委一起规划了水产养殖的产业发展方向,新修水利设施即可以蓄水保障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又可以发展产业带来收益。 

  说干就干,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毛波带领群众开荒山、建基地、兴产业,整治土地180亩、新修水利设施48处,发展了包括50亩莲子种植、10亩水产养殖、中药材枳壳100亩等,田土利用率达到最大的同时,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转变。贫困群众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760元增长到2020年的10566元,村民们的生活有了“新靠山”。 

  “毛书记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用水难题,还帮我们发展起了集体经济,但是我的酒他还没得到喝,这次他去北京领奖,回来怕是他要先请我喝酒哦。”陈林一边笑着,一边开玩笑地说道。 

  而还未返回安岳的毛波,在电话中和我们分享了参会感受。他说道:“今天上午,我很荣幸能够代表资阳市所有扶贫干部参加人民大会堂的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这是对我们所有脱贫一线干部工作的一个肯定。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将不辱使命,砥砺前行,有效地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不辜负党和组织对我的培养。”(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