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连续五年 成都邀市民代表面对面为大气污染防治“把脉开方”
2021年03月06日 14:0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6日电 (记者 张浪)5日14时30分,成都市环境监测大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年一度的大气污染防治市民“面对面”座谈会在此拉开序幕。

  这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11名来自成都各行业的代表、特邀专家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坦诚,是此次座谈会最大的特点。市民代表“麻辣”发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诚恳作答,在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中,有质疑和解答,也有掌声和期待。面对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出现的新、老问题,从多元角度来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共同为大气污染防治“把脉开方”。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让蓝天与雪山成为常态?在座谈会现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透露,按照全面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要求,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把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作为贯彻落实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一号工程”,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加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五年连续办会,对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来说,感触良多。“举行面对面座谈会,是成都在‘十三五’时期谋划部署、每年坚持的一项创新举措,目的就是当面沟通交流,把问题讲清楚、讲明白,一起商量对策,凝聚更大共识。”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感叹道,在五年来,市民代表主动发声,有力推动了成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全局性变革,“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成效最大、发展最好的五年,我们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走进了‘十四五’。”

  一个个身边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被抛出,与会者深入研讨交流,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各自力量”也更加充满信心。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表示,目前成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没有迈过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依旧处于爬坡过坎的吃劲阶段。总体上,之前的成效还不够稳定,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脆弱的,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稍微松劲,迈过这个槛的难度将会更大。“生态环境保护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宏观调控和精准治理缺一不可。”张军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把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提升为“深入打好”,意味着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下一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的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