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南充市公安民警范红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2021年03月08日 21: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8日电(王爵 黄桐熊)3.8妇女节前夕,女警“阿云”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她叫范红,现任南充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管理支队副支队长。从警23年来,她像一个永不停转的“陀螺”,以女性特有的坚强和韧性,守护着辖区和谐平安,维护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

  范红个人先后荣获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四川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荣记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10年前,在全国政法系统“守望和谐”专题晚会上,主持人周涛以范红的事迹为素材,讲述了缉毒女警“阿云”(化名)的故事,无数观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女警“阿云”一时成了当代中国女警的“代名词”。

范红了解案情。
范红了解案情。

  跨行入警的禁毒女英雄

  “我父亲是一名军人,1984年转业起便在公安后勤战线上默默坚守,那时候他早出晚归,是一个不太‘称职’的父亲,但却是最棒的‘保姆’父亲。”在范红的记忆里,父亲清正廉洁、勤勉务实,平时很难看见他的身影。父亲爱岗敬业、忠诚履职的老警形象,深深地影响了范红。1998年,本来学会计专业的她,硬是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充市公安局嘉陵区分局,“跨行”圆了自己的警察梦。

  进入警队后,范红首先成了一名“巡警”,负责在街面巡逻防控,也就是在那时与禁毒结下了“不解之缘”。禁毒警察是公安机关最危险的警种之一,时刻在刀尖上行走,面临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用范红的话来说,既然选择了就要挺身而出、赴汤蹈火,实现自身价值。

  2009年,公安部、四川省公安厅部署“2009破冰行动”,范红深入虎穴调查取证,冲在了最前沿。工作中,她获悉一名大毒贩将来南充“踩地盘”做大宗毒品交易。通过努力,范红成功与这位毒贩接上了头。不久后,患病在家休养的范红接到毒贩电话,范红来到约定地点却不见人。

范红网上查阅资料。
范红网上查阅资料。

  3个小时后,毒贩打来电话,把见面地点改至另一地点,范红在那里忍着严寒一等再等。直到深夜2点,一名“马仔”才将范红带到一小区内出租屋。只见这名毒贩正把弄着手枪,称自己有的是“药”(毒品),品质地道,且自己“小弟”多,有车、有枪和手雷等。言语间,毒贩掏出一小袋“药”让范红验货。期间,狡猾的毒贩突然扔出一套吸食工具要范红吸食。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范红斗智斗勇,最终以有身孕为由成功拒绝。“交易”完毕后,范红离开,外围等候的战友因为紧张、担心她的人生安全,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

  据不完全统计,范红在禁毒大队工作期间,先后数10次与贩毒团伙正面交锋,与战友一道成功破获70余起(制)贩毒案件,打掉毒品团伙12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5人,缉获冰毒约100公斤,毒资290余万元。

  与时俱进开新篇,乘势而上再出发

  2018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经上级同意,撤销城北分局建制,新成立南充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管理支队,负责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面对转型,范红又一次站在了新起点之上,她再次转型成为副支队长,主抓支队刑事侦查工作。

  “公交扒窃虽是小案,但小案不小,关系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安全感、满意度。”有着丰富刑事侦查经验的范红主动请缨,同战友们一道蹲守巡查。

  近年来,在范红的主导下,该支队严打扒窃,辖区盗窃案件明显下降。2018年,发案数68件,打击30余人;2019年,发案数28件,打击30余人。2020年,在疫情的严重影响下,范红和战友坚持“一年的事半年干完”,逮捕和移送起诉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40%和128%,同比增幅分别为2.8倍和3.6倍。2020年,在全市公安系统考核中,支队的年度目标绩效考评,从末位上升为一等奖。

范红与民警一起研究案情。
范红与民警一起研究案情。

  心有大爱难两全的女汉子

  “一个人能选择自己最热爱的事业,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范红说。她就像一个“陀螺”一样,多年来在公安工作的各个岗位坚守、旋转。然而对于家人,范红却亏欠太多。范红的丈夫是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他同范红一样忙碌,双方难得一起共同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或者任何一个节日,家庭的重担几乎全部留给了年迈的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这些范红看着眼里,记在心里,却又无能无力,只有尽可能多地抽时间赶回去帮着母亲料理。

  “舍小家,顾大家。”范红看似无情却有情,这种情,是她对人民公安事业的无比热爱,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真心呵护,是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崇高担当。她书写出了人民警察的绝对忠诚和无尚荣光。(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