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2日电(吴平华 张艳)乐至县突出普法质效提升,坚持完善普法责任、汇聚全社会普法资源、强化针对性个案释法,广泛开展“帅乡法治基层行”系列活动。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普法宣传“1+2”格局。由乐至县委依法治县办负责活动总体规划和综合协调,制发《乐至县2021年“帅乡法治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责任单位,细化职责分工,构建了县委依法治县办统筹谋划、普法责任单位分领域推进、各乡镇(街道)具体落实的“1+2”普法工作大格局,实现普法宣传全领域覆盖。

开展“三大活动”,浓厚法治宣传氛围。开展“律师基层送法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宣讲活动。由县委依法治县办牵头,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法治宣讲团深入全县21个乡镇(街道)开展大普法,将法治实践与普法有机结合,采取“法条+案例”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开展“民法典进万家”活动。结合乡村振兴、禁毒防邪、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组织乡镇(街道)法律顾问、普法骨干,采取法治讲座、院坝会、法治广播等形式,深入村(社区)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基层行”活动。县级各部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广泛开展宪法、民法典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小区、进寺庙等活动,推动宪法、民法典宣传社会面全覆盖。
实现“四个转变”,助推“法律七进”纵深发展。普法格局从“单兵作战”向“部门联动”转变。各部门、乡镇(街道)认真履行普法责任,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提升法治基层行质效。普法理念从“菜单式”向“点单式”转变。制定《法治宣传内容需求征集表》,面向全县征集法治宣传内容需求,由各乡镇(街道)自已确定宣讲时间、形式和内容,实现“需要什么法就普什么法”,增强法治宣传针对性。普法方式从“线下”向“线上”转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普法宣传,打造线上线下法治宣传“双阵地”,多形式满足人民群众不同法治需求。普法队伍从“多样化”向“专业化”转变。整合资源,选派19名职业操守好、法治理论水平高和服务能力强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辖区21个乡镇(街道),以群众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法治宣讲和法律服务,增强法治宣传影响力。

此次活动,开展法治宣讲34场次,现场咨询服务85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法治产品5.2万余份,推送法治短信36万余条,发布法治推文13条,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为建设法治乐至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