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简阳市:提升收入水平 让市民钱袋子鼓起来
2021年03月15日 10:5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5日电 (吴平华 周滎鸿 )收入是民生之源,实实在在的收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生动呈现,是反映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更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聚焦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切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简阳市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制定了《简阳市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和2021年工作计划》。

建设中的空天产业功能区。谷成斌 摄
建设中的空天产业功能区。谷成斌 摄

  “未来五年,简阳将推动实现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到‘十四五’末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力争突破57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突破32000元,中等收入群体占常住人口比例力争较‘十三五’末期提升10%,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78:1以内,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3月10日,简阳市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专项推进组(简阳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接受专访时表示,将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增加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等举措,加快推进全市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让市民“钱袋子”鼓起来。

  推进就业质量提升提高工资性收入——

  今年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4200人

  未来5年,将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发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支持开发新职业新工种,增加高收入、专业性岗位供给,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完善企业薪酬调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工资指导线发布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工资福利保障,贯彻落实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全民技能提升计划,促进全市人口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持续优化。强化就业帮扶服务,围绕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需求,统筹做好就业援助和托底帮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创新实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机制。

  力争到2025年,新增见习岗位3000个,就业人员和就业机会比例达到1:2,年度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4000人;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保持20%以上;技能培训机构达到14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均增幅达10%。

灵活从业人员城市服务窗口。 谷成斌 摄
灵活从业人员城市服务窗口。 谷成斌 摄

  今年,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4200人;入选“双百工程”重点培育企业1户,新经济优秀人才1名,纳入成都市梯度培育库企业5户(其中准独角兽企业2户,种子企业3户);全年设立5个科研助理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30名以上;新培育示范农民合作社30家,示范家庭农场300家;开展劳务品牌培训30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340人,农业职业经理人36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设完善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

  促进创新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

  今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

  未来5年,将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实施企业上规攻坚计划、上市培育计划;激发自主创业活力,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大创业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富民产业发展;降低经营成本,降低税费、用工、用地和水电气等成本,推动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和市民,进一步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加强经济权益保障,包容审慎监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企业涉经济犯罪防护意识与能力,全力为企业追赃挽损。

  力争到2025年,市场主体突破8万户;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力争培育上市公司2-3家。

  今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力争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家,直接融资超过30亿元。全年新增国家级、省级、成都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备案众创空间2家以上。支持科技型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市级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以上,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家以上。依托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累计汇聚双创孵化载体20个,服务种子期、初创期项目90个。

  加大开源清障力度增加财产性收入——

  今年力争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6%

  未来5年,将拓宽农民财产增收渠道,持续推进“四合一”改革,依法进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用好房屋租赁增收功能,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新建租赁住房,盘活居民个人存量住房资产;创新知识产权价值转换,建设技术交易市场,支持居民企业进场交易知识产权成果;发挥财富管理增值作用,引育优质财富管理机构,增加优质财富管理产品供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完善居民财产保障机制,加强专业化审判机制建设,依法保护公民财产权利不受侵犯。

  到2025年,力争新市民等租住群体租赁满意度不低于80%,全市基金规模达到60亿元。

  今年,力争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6%,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20%以上,实现版权登记1200件。

  强化再分配机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今年将为300户新市民群体发放租赁补贴

  未来5年,将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健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升社会兜底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推进长照险试点,实施更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及时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提高公共服务惠民力度,强化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住房保障、养老服务、托育普惠等惠民措施;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社工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

  力争到2025年,改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特殊困难群体;新增人才公寓不低于500套,实现基本住房保障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普惠型养老床位增加400张以上。

  今年,将为300户新市民群体发放租赁补贴,新筹建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不低于0.6万平方米、100套,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育)普惠性服务供给,完成不少于4家托育机构登记备案。(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