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消防开展“3.15”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宣传活动
2021年03月17日 18:1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分享到: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7日电 (向姗姗)日前,由泸州市政府主办的泸州“3.15”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南商贸城5区举行。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活动现场设置了消防宣传台,为群众普及消防产品真假辨别知识,培养正确的消防产品意识。

  此次活动包括消防产品展示、消防知识有奖竞答、消防产品专业知识咨询、赠送消防宣传资料、灭火演练等内容。活动现场,支队消防宣传人员为群众阐释了消防产品的定义,告知他们销售、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危害,详细教授辨识消防产品真假的方法和技巧,并提醒群众,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消防产品,一旦发现假冒伪劣消防器材,可以拨打12315或96119举报。除此之外,宣传人员还为群众讲解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消防常识和消防技能,发放消防宣传手册、消防主题宣传小礼品,让市民更加清晰易懂的了解和掌握防火自救知识。

  江阳、龙马潭、纳溪、泸县、合江、叙永、古蔺各地消防部门也在当地纷纷设立宣传咨询台,向过往群众发送宣传资料,介绍消防安全常识,讲解识别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基本知识。据统计,全市通过“3.15”主题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消防宣传手册12000余本,消防安全宣传单10000余张,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围。

泸州市集中销毁假冒伪劣消防产品。
泸州市集中销毁假冒伪劣消防产品。

  火灾发生时消防产品往往发挥着巨大作用,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全面净化消防产品使用环境,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各地消防部门在当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和消防产品整治行动。

  开展“3.15”消防产品专项整治。纳溪区消防救援大队、古蔺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辖区消防产品销售使用领域进行产品质量专项检查。检查组实地检查了纳溪区联发消防器材经营部、古蔺县一品万多超市等单位。检查中,各地严格按照《消防法》《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详细查看经营户是否具有营业执照、消防产品市场准入证明、购销合同等资料,对照检测报告内容核对消防产品产地、型号、批次是否一致,对经营户经营的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消防水带等消防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查,仔细查看每种消防产品的外观标识、性能参数、市场准入证明、强制性认证证明、生产厂家、日期、地址等是否清晰,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的方式逐一对消防产品进行检测。期间,检查组人员还向销售门店负责人讲解了使用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危害性,要求门店负责人一定要提高责任意识,共同参与到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行动之中。

  集中销毁500余件伪劣消防产品。龙马潭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假冒伪劣消防产品集中销毁活动,市电视台全程跟踪曝光报道。在定点集中销毁现场,工作人员将收缴的不合格感烟探测器、疏散指示标志、手动报警器、喷头等集中堆放,在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市场监督、部分群众代表的监督下,利用压路机对500余件不合格消防产品进行集中销毁。销毁结束后,大队宣传人员指出:当前,一些不法分子贪图暴力,制造、出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致使在灭火时,灭火器失效、消防水带漏水,人员疏散逃生时应急照明灯不亮等情况时有发生,极大影响了火灾预防、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刻不容缓,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发送10万条手机短信。各地积极与移动、联通、电信部门联系,通过短信形式将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消防安全知识向手机用户进行推送,提醒广大市民关注消防产品安全,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共建和谐平安家园。“‘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了能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规范消防产品市场,消防部门为您列出几点辨别消防器材真假的方法:一、看消防产品的表面和包装上必须有清晰耐久的标志、产品标志和质量检验标志,三者缺一不可;而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不但外观模糊粗糙,而且内容也不完整....。.”据统计,此次短信发送量达10万条,有效拓展了消防宣传方式,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更好的了解消防产品知识,增强了消防宣传的实际效果。

  消防部门提示,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消防产品,一旦发现假冒伪劣消防器材,可以拨打“12315”或“96119”电话举报。(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