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8日电 (乃都莫次歪)“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大早,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镇沙合莫村的老党员米色子达便忙着在地里种植特色乌洋芋。“今年要种100亩,试种后每亩产量都稳定在800斤以上,每亩产值4000元以上,预计今年纯收入能达20万元。”谈起未来的收益,米色子达信心十足。
据悉,米色子达不但自己通过种植乌洋芋致富,还带动周边70多户村民一同种植乌洋芋,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沙合莫村的土质和气候特别适宜种植土豆。2019年,米色子达放弃了种植传统的老品种洋芋,率先从金阳县引进正宗乌洋芋,通过2年的栽培,培育出只用农家肥栽种、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原特色洋芋。
因沙合莫村乌洋芋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不催熟、不喷洒农药、自然成熟,是真正的绿色无污染健康食品,很受消费者喜爱。

为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保证乌洋芋品质,沙合莫村村民根据各户实情以资金和资源、土地入股参与的方式,成立了包括20户种植农户的“彝香缘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螺沙乌洋芋”品牌,多元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乡村振兴路。
合作社还发展养殖业。“今年,养殖厂养了57头牛、14头猪,看到牛和猪的长得越来越好,合作社村民的干劲也就越来越足。”米色子达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自从有了‘彝香缘农业专业合作社’,我们就有了一份额外的收入,在合作社里做农活挺开心的,伙伴多工作又轻松,一天几个小时就能挣70元。”沙合莫村村民阿子莫次作说。
今年63岁的阿子莫次作与老伴儿从2019年起,便用空余时间在“彝香缘农业专业合作社”劳作,一年可以增加额外收入7000元至8000元。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沙合莫村通过合作社等,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拓宽乡村振兴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