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8日电 (黎涛)土地撂荒看着令人心疼,但如何让它重新种上庄稼,却又是个难题。近年来,南充市顺庆区通过“土地入股”“代耕代种”等模式,走出了一条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好路子。
据了解,共兴镇是顺庆区的农业大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前些年,由于种粮效益较低,加上部分农田水利设施退化,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大量村民外出务工,留下不少撂荒地。
“撂荒土地,大多是像补丁一样的地块,村里各家各户均有份,面积都不大,各自种植,收益低微,农民积极性不高。”共兴镇党委书记尹波表示,该镇耕地面积37600亩,撂荒地就有8000亩。针对撂荒土地整治工作难度大、涉及群众多的现状,该镇建立镇村干部包干负责机制,对全镇撂荒土地进行排查登记,有针对性地制定复耕复种或流转计划,确保适种的耕地应种尽种,并动员全镇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走村入户宣传发动,做到政策家喻户晓。去年以来,该镇已盘活撂荒土地近3000亩。

“注意谷种的量,不能太多,多了不利于生长……”3月18日,在共兴镇东岳庙村3组,田野上油菜花金黄,菜花地一旁的水田中,村民卷着裤腿,操作机械培育秧苗。陈小均是东岳庙村村民,也是共兴镇的种粮大户,共经营了800多亩土地,有一半是去年开垦的撂荒地。
“以前,我在广东、广西、北京等地做红木家具生意,积攒了一定的资金。2018年,我和弟弟共同投资,承包了村里的撂荒地。”陈小均说,现在政策好,农机购置有补贴,村里的地又完成了高标准农田改造,从耕种到收获基本都是机械化操作,去年种水稻收入20多万元,今年预计情况会更好。
“目前,我们通过探索‘土地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代耕代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耕代种、村级组织带头人代耕代种、高标准农田改造等方式整治撂荒地,确保在2023年实现全区撂荒地‘清零’。”顺庆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