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8日电 (记者 刘忠俊)记者18日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春雷行动2021”“长江禁捕打非断链”执法行动开展以来,该局已责令710家餐饮单位整改,立案查处相关违法案件37件,对各类违反长江流域禁捕决策部署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中华鲟88元/斤”“功效:清热解毒、补虚下气、美容养颜”……成都郫都区一家餐饮店菜谱里,竟然出现了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成都郫都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经过前期摸排后,对该餐饮店进行了突击检查。店内有标示为“中华鲟”的活鱼4条,但该店无法出示“中华鲟”的进购票据、水产品检疫证明文件,也无法说明供货方详细信息。执法人员现场对4条涉嫌为中华鲟的活鱼予以查封。随后,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鉴定,4条“中华鲟”均为俄罗斯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的杂交鲟,该店涉嫌虚假宣传。成都高新区一餐饮店,也是类似的“套路”。菜单中的“长江刀鱼”实际是“仔鱼”,所谓的“鲜活河豚”,其实是从青石桥市场购进,而商家同样无法相关的购进凭证和供货商资质。
据了解,消费者花大价钱吃的所谓野生鱼、长江鱼,大多数都是人工养殖,几乎10个“江鲜”有8个是假的。“春雷行动2021”中,成都各区(市)县市场监管局全面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餐饮单位排查,先后检查农贸(批发)市场3505次,商超3348次,餐饮单位32281次,发现未落实进货查验记录要求的餐饮单位710家,采购、加工制作无法提供合法来源凭证的水产品餐饮单位51家,全部责令整改完毕。

“长江禁捕打非断链”执法行动中,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将网络订餐平台也纳入重点监管范围。除了引导、督促平台自查外,还对交易平台设置屏蔽“长江鱼”“野生河(江)鲜”及发音相近关键词进行定期监测。
为加大“长江禁捕”联合执法力度,成都各区(市)县市场监管执法部门对辖区涉渔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先后出动执法人员15197人次赴水产经营户、餐饮单位、超市、菜市等点位开展“长江禁捕”专项市场检查,目前立案查处“长江禁捕”违法案件37件,罚没金额2.2万元人民币。
“对涉及长江禁捕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投诉办理情况将建立台账制度,实行一案一帐、一案一销。”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表示,此外还将进一步落实“红黑榜”信息公示制度,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成都信用网及时公示、公开经营者(服务者)违法处罚信息、消费投诉重要信息、典型案例、消费常识等,持续推进违法涉渔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