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龙马潭:多点发力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走深走实
2021年03月24日 16:0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4日电 (姚艾青 朱朝宁 唐千越)为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全社会营造“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的浓厚氛围,泸州市龙马潭区提前思考,主动谋划,多点发力,全面推进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走深走实。 

  指尖课堂激活学习动能 

退休老教师向同学们讲述李青林烈士的英雄事迹。汪静 摄
退休老教师向同学们讲述李青林烈士的英雄事迹。汪静 摄

  “区融媒体中心制作的‘主播讲红色故事’策划、制作堪称一流,画面精美、故事有血有肉,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党史知识一点都不感觉枯燥,我们都很愿意看!”3月18日,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制作的首集“主播讲红色故事”《一大聚首开天辟地》一经全媒体平台推出,就吸引了不少网民点赞转发。泸州第十八中学的谢彬老师在观看视频后,留言称赞,并积极转发推广,带领身边人一起来学习党史。 

  党史学习,学什么?怎么学?龙马潭区积极搭建“互联网+”掌上学习教育平台,通过“网上+网下+实践”教育模式,在龙马潭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党史知识有奖竞答”活动,通过在线答题的方式学习党史,重温光辉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在“扬帆龙马”APP客户端推出“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开设“龙马行动”“学习打卡”“党史课堂”“红色故事”等板块,通过及时发布全区学习动态、每日更新党史知识、主播口述红色故事等,让党员随处可学习,随时受教育,有效地破解了传统学习教育呆板、学习时间和地点受限等问题。截至3月22日,网上专题共推出图文、视频学习稿件60余篇条,主播讲红色故事1期,10万人次参与线上学习。 

  融合贯通汲取奋进力量 

马潭区泸化小学校“讲好‘青林’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汪静 摄
马潭区泸化小学校“讲好‘青林’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汪静 摄

  3月22日早上,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来到泸化小学,深入挖掘李青林的感人事迹,采访学校“青林”红色文化建设工程,弘扬革命先烈精神,引导广大师生感恩奋进、传承红色基因。 

  李青林是极具影响力的泸州籍革命先烈,是著名小说《红岩》中李青竹的原型。1940年,根据斗争的需要,党组织指派李青林到泸化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做党的工运、学运工作。后因叛徒出卖于1949年11月14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于重庆电台岚垭。采访中,李青林的革命故事深深鼓舞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四年级三班的周子贤同学表示,一定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进,爱国、爱党、爱人民。 

  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中,龙马潭区精心谋划、迅速行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开展“学在前、谋在前、干在前、走在前”主题实践活动贯通起来,与组织庆祝建党百年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与增强“四力”、推动工作守正创新融合起来,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挖掘龙马潭区革命先烈李青林、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廖艳等的感人事迹,采写了《讲好“青林”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廖艳:嫉恶如仇的“现代女侠”警营巾帼志愿先锋》等系列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新闻产品和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产品,讲好龙马潭故事,传播龙马潭好声音,展示龙马潭好形象,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身边人、干好当前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级联动推进全域覆盖 

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主播讲红色故事。
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主播讲红色故事。

  “我们要立足龙马潭实践,挖掘本土红色资源,讲好地方红色故事,为全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地方特色。”3月18日一大早,龙马潭区委组织部负责宣传的两名同志就来到区融媒体中心,与编辑、记者们一道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策划会。 

  经过一上午的头脑风暴,策划组初步达成共识,立足区烈士陵园、铁路建设、港口发展等龙马潭地方特色内容,统筹内宣、外宣、网宣开展系列主题宣传,共同唱响党史学习赞歌。 

  联动区级部门共同策划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仅是龙马潭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全域覆盖的举措之一。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工作中,龙马潭区建立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通过邀请区级部门、镇街和村(社区)共同召开选题策划会、组建‘学习教育宣传通联群’等形式,借智、借势、借力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会商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内容,联动采制、推送宣传产品等,打通学习教育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全力推动学习教育宣传全覆盖。截至目前,龙马潭区联动策划了“永远跟党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老支书回忆录”“我的学习笔记”等系列主题宣传内容,并有序进入实施阶段;联动推送各类宣传稿件、学习资源和融媒体产品50余篇条,有效覆盖了全区各行各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