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凝聚磅礴力量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弘扬油气工业文化遗产纪实
2021年03月26日 11:1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6日电  题:凝聚磅礴力量——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弘扬油气工业文化遗产纪实 

  作者 杜成 

  1958年3月27日,毛主席冒雨视察四川隆昌气矿炭黑车间,巍巍圣灯山留下了一代伟人生平唯一视察石油企业的足迹;30多年后,四川石油管理局在此修建了“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永远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川渝油气工业的关怀与厚望。 

参观四川石油会战史馆。西南油气田 供图
参观四川石油会战史馆。西南油气田 供图

  今年3月27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将在这里举行新建的四川石油会战史馆开馆揭牌仪式,追忆老一辈川油人的奋斗历程,弘扬优秀油气工业文化遗产,为公司全面开启“上产500亿、奋斗800亿”新征程凝聚磅礴力量。 

  升级打造“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同址新建四川石油会战史馆,只是西南油气田保护弘扬油气工业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南油气田提炼升华“和合共生、气美家国”合气文化,传承发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川油精神,保护打造优秀油气工业文化遗产,不断提升企业的精神力量和软实力,为新一轮发展跨越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缅怀伟人  打造纪念馆追忆圣灯气韵 

四川石油会战史馆大门。杜成 摄
四川石油会战史馆大门。杜成 摄

  走近隆昌市圣灯镇圣灯山下的“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这里松柏苍翠,墙灰瓦青,整洁安静,空气如洗,包括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碑、遗址区等景点。1996年,四川石油管理局在毛主席视察的旧址上修建了本座纪念馆,已经快25个春秋。 

  据该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张世云介绍,圣灯山自古便有“有灯出烟霞”的神奇传说,在漆黑的夜晚,山上有很多或大或小、忽明忽暗的“灯”漫山游走,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天上的“圣灯”,圣灯山便由此得名。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末,圣灯“奇观”经过地质学家勘探研究,发现了圣灯山下富含天然气的秘密,“圣灯”之谜就此解开。早在1943年,被称为“远东第一井”的隆2井便在这里开钻。 

  当时,被誉为工业“黑金”的炭黑完全依靠进口,为了打破国外的封锁禁运,中央决定利用圣灯山气田的天然气秘密试制炭黑。建国之初,百业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石油工业发展,尤其关心四川油气田建设。 

  1958年3月27日,春雨霏霏,春色宜人,刚刚参加完成都会议的毛泽东主席乘火车于当日下午6时到达隆昌气矿。视察炭黑车间时,毛主席先来到1号火房察看,风雨太大看不清楚,他又来到21号火房前,撩起大衣,蹲在工人们中间聚精会神地观察……隆昌气矿由此有幸成为了毛主席生平唯一视察过的石油单位。 

  在此之后,吴玉章、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也曾到此地视察,给川渝石油人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当天下午下着毛毛雨,我们正在吃晚饭,做梦都没想到毛主席会来到我们身边,说明党和国家当时对炭黑、油气工业非常重视,我们干活由此更有劲!”今年88岁、时任隆昌气矿炭黑工人的吴德尧老人对当时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1996年,修建该座纪念馆时,老人家还把当年在炭黑车间作业的一些工具贡献出来,作为原件展览。 

  沐浴着伟人关怀和殷切期望,几代四川人民不负寄托、艰辛奋斗,投入到“逐梦兴川”的建设大潮中,川油人更是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996年4月,为了感怀毛主席的关怀,四川石油管理局建成了这座纪念馆;纪念馆建成后,石油工业部的老领导、石油战线的老前辈张文彬、秦文彩、李敬等均为纪念馆题词寄语,表达敬意。 

  毛主席视察隆昌气矿60多年来,几代川油人始终坚持于每年“3·27”这天在此开展纪念活动,缅怀伟人,思源图强,正如秦文彩题词所写的那样——“恩延百世,圣火千秋”。 

  如今,该座纪念馆被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油精神教育基地”等,每年迎来10万人次前来参观。人们来到这里参观瞻仰,共同开启这段关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红色记忆,一起追溯四川石油工业60多年的奋战历程。 

  圣灯璀璨  修建四川石油会战史馆 

红村石油大会战展览的文字与图片。杜成 摄
红村石油大会战展览的文字与图片。杜成 摄

  张世云说,当年打造“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是为了缅怀伟人永存那段红色记忆;四川油气工业发展历经60多年,先后经历了几次石油大会战,亟需再修建一座纪念史馆,生动还原几次石油会战大场景,铭记这60余年四川油气工业发展的奋斗历程,展现“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川油精神。于是,西南油气田决定在“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附近修建四川石油会战史馆。 

  “四川石油会战史馆面积达600多平方米,从去年5月开始设计修建,目前已基本竣工,计划在今年‘3.27’这天正式对外开放。”张世云介绍说,它是在原炭黑厂老建筑旧址上重建起来的,在外观上大体还原了当年的建筑风貌,是一座集党史、油气工业、廉洁文化、精神教育等为一体的史馆。 

  据了解,四川石油会战史馆以“圣灯璀璨”四个字为主题,分为“气魄巴蜀”“气逾霄汉”“气势如虹”“大气之梦”四个篇章展示,承载着几代川油人的光荣与梦想。 

  “气魄巴蜀”篇章展现的是四川油气工业史上的两次大会战:川中石油大会战和红村石油大会战。20世纪50年代初期,刚刚从战争中走过来的新中国还是一个“贫油国”,石油工业处于极低水平。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军第五十七师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1953年起,石油师有400余人先后来到四川,成为四川石油工业的生力军和川油精神的奠基人。 

  1958年春天,龙女寺构造女2井、南充构造充3井、蓬莱镇构造蓬1井三口井接连喷出高产油流,振奋全国。不久,新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第一场石油大会战——川中石油会战拉开了序幕。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的石油专家、学者共计3万余人汇集川中,后来会战人员增加到了4万余人。 

  川中石油会战是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夺油会战,这场会战于1961年宣告结束;随后,天府大地并没有沉寂太久,石油工业部在四川组织的第二场大会战——红村石油会战的号角相继吹响。 

  1965年初,为了加强三线建设,石油工业部根据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指示,提出了“上山、下海、战平原”的口号。1965年秋,6000多名会战人员齐聚四川威远曹家山,会战人员拿着简单的工具,全凭人力开山碎石寻找油气。由于这次大会战红色氛围格外浓厚,当邓小平在此视察时,就把会战指挥部所在的地方命名为“红村”。从此以后,“红村”就成为四川石油工业历史上一个意义深远的精神符号。 

  同川中会战时一样,全国各地积极支援红村会战。就这样,在“一切为了70亿,一切为了找油田”的口号声中,红村石油会战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会战期间,发现了四川盆地储层最古老气藏——震旦系灯影组气藏,探明天然气储量400亿立方米,成为新中国陆上第一个大型气田。 

  “气逾霄汉”篇章展示的是四川油气藏的成藏情况,地层奥秘的逐步揭开,让四川天然气工业开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1994年,实现“一切为了70亿”夙愿;2006年,西南油气田建成我国第一个以天然气生产为主的千万吨级大油气田;2020年,西南油气田全面建成300亿天然气战略大气区。“气势如虹”篇章展示的是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中国良方”和不断跨越:2014年实施规模建产;2019年,建成万亿方页岩气大气区;2020年,建成为中国页岩气年产100亿立方米的大气区。而“大气之梦”篇章展现的是,西南油气田将坚定发展道路,完善治理体系,写下壮阔未来的崭新篇章。 

  传承川油精神  弘扬油气工业文化遗产 

四川石油会战史馆大厅。杜成 摄
四川石油会战史馆大厅。杜成 摄

  西南油气田党委书记、总经理张道伟表示,从1958年川中石油大会战迄今这60多年以来,川油人在开油找气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不断丰富“川油精神”,西南油气田凝炼形成“和合共生、气美家国”合气文化,已经成为巴蜀大地高扬的精神旗帜和文化符号。特别是几代川油人传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老四严”,孕育出“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川油精神,成为推动西南油气田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会战广场上的纪念碑。杜成 摄
会战广场上的纪念碑。杜成 摄

  据介绍,“川油精神”后来进一步阐释为“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客观规律、讲求科学的求实精神,胸怀祖国、献身石油的奉献精神,攻坚啃硬、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独立作战、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这样一来,确立了传承创业薪火的价值导向,成为西南油气田经营机制转换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价值主线。 

  而“合气文化”内涵则融通巴蜀地域文化的灵气,深植“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川油魂魄,体现“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共生境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共生情怀,“责任如山、气美家国”的共生风骨,在绿水青山中创造自然之气、生命之美,展示了石油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忠诚无畏,彰显了石油人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精神品质。 

  近年来,在挖掘文化基因、提炼精神特质的同时,西南油气田一直注重对油气工业文化遗产的弘扬、保护与打造。 

  据了解,除了打造修建“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和四川石油会战史馆之外,西南油气田还与四川省文化馆共同开发“逐梦兴川”——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巡游彩车文创产品,与合江县政府共建以32111英雄钻井队纪念馆为核心的石油文化主题公园,与峨影集团合作拍摄“7+1”系列纪录片(电影)等等,让石油精神、石油文化和油气工业文化遗产全方位得以延伸和升华。 

  “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好工业文化遗产!”西南油气田党委常务副书记赵厚川说,公司以即将举行的“3·27”纪念活动为契机,将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除了举行四川石油会战史馆开馆仪式,还将举行讲党课、宣誓仪式、亲历“3·27”的老党员给青年党员讲述四川石油工业发展历史等系列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员工、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