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2日电 (刘刚 杨浩)4月21日,由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八月瓜课题组主办的—“八月瓜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农业大学崇州现代农业化园区召开。当天,论坛邀请了省内外各级政府、科研单位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大家还参观了四川农业大学雅安石棉八月瓜研究中心示范基地。
论坛会议上,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罗培高,首先作了《植物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应用——以八月瓜为例记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的报告。他提出,八月瓜是中国本土食药油赏同源的综合性植物资源,应当打造科技高点,集成并占有核心知识产权,将八月瓜从新型水果、保健药用、木本油料、荒漠修复等层面开发,成为可以造福中华民族的植物资源。

据介绍,四川省自2015年起发展八月瓜产业以来,已经形成了明显优势。种植业发展速度快,在2015年前全省几乎没有人工种植的情况下,仅经过6年时间,目前估算省内自发种植面积已超7万亩,种植企业新增50余家;全省八月瓜加工业的产业链延伸完整,研发出了包括果皮茶、果肉冻干蛋白粉、籽油、护肤精油等在内的深加工产品,并且制定响应的《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八月瓜》,保障了消费市场的准入;研究团队壮大,省内已有包含高校和各科研院所的10余个相关研究团队,研究领域涵盖育种、栽培、深加工等多个方面。目前,呈现出学科链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达州农科院副院长王志德说,各科研单位应联合进行技术公关,针对目前突破性鲜食品种、精深产品加工技术、加工专用品种选育等环节,合力推动区域协同、创新解决产业技术瓶颈。
“应当大力整合大型企业的参与,助推产品快速迭代和批量化生产。”四川旅游学院教授邓静指出,八月瓜的综合利用价值高,今后可以继续拓宽精深加工口径,从饮料、西餐果酱、高端零食的角度来进行开发。

会上,贵州大学副教授刘红昌就贵州八月瓜产业发展进行了介绍。贵州省的八月瓜种植自2006年开始发展,至今经历了引种推广、初步加工及产业整合三个阶段。近年来,贵州省对八月瓜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已有1.5万亩的人工种植。目前,当地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八月瓜》已进入第三轮专家评价,预计今年有望发布。
重庆市林科院高级工程师李月文指出,川渝两地的八月瓜企业众多,建议整合企业资源,快速融入成渝经济圈的发展战略规划。同时,川渝两地的山地地区可以充分发展八月瓜的森林食品和林下经济产业。
“此次会议是一个新的起点,它也是全国八月瓜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全国八月瓜产业发展即将进入区域协同创新阶段的信号。”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黎明艳认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