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2021“天府文创 锦绣云上”数字文创产业成都峰会启幕
2021年05月25日 20:4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5日电 (陈晓静)25日,2021“天府文创  锦绣云上”数字文创产业成都峰会开幕,以世界级的舞台展现成都数字文创在产业活力、人才活力、政策活力、传播活力等方面的现状及优势。

数字文创产业成都峰会启幕。主办方 供图
数字文创产业成都峰会启幕。主办方 供图

  据介绍,本次大会以“新文创、新机遇、新活力”为主题,由成都市文产办、成都市“三城三都”办、成都市委网信办主办,将持续到本月30日。大会通过举办一场主峰会、20场专业峰会、“2021天府文创大集市”和数字文创IP重点项目路演等四大系列活动,打造一场全国聚集、全域联动、全球链接、全民互动的数字文创产业大会。

  大咖共话数字文创未来风云

四川省文旅厅副厅长游勇致辞。主办方 供图
四川省文旅厅副厅长游勇致辞。主办方 供图

  据了解,本次峰会运用AI虚拟主持、3D全息投影等技术方式,展现璀璨千年的天府文脉、丰富绚烂的当代成都文创成就。“本次峰会共分为‘成都文脉’‘成都共创’‘成都共美’‘成都共赢’四个环节,来展现成都数字文创无尽魅力。”大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本次峰会邀请了动漫、影视、游戏、电竞等领域的众多大咖,如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全球电子竞技联合会副主席、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伽马数据董事长张遥力、峨眉电影集团总裁向华全、成都乐狗CEO侯柯、AG电竞俱乐部董事长乐可登等,他们将从数字文创领域出发,通过主题演讲方式畅谈成都文创优势和发展前景,同时,来自电竞、艺术、传媒等领域的全球“成都粉”将共话成都数字文创。

  据悉,此次活动由主峰会和专业峰会组成,5月26日至27日,将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0场专业峰会,包括产业峰会、交易对接、投融资路演等内容,将由行业领军人物、独角兽企业负责人等共同探讨数字文创产业的国际化、多元化融合跨界发展策略。

  同时,领域专家们将分享国际前沿资讯与技术,搭建一个开放、中立、活跃的国际化合作交流平台,加快数字文创与相关产业多向深度融合。

  “我们邀请了腾讯、网易、阿里、字节跳动、全球电竞联合会、联通、泡泡玛特、52toys、罗布乐思、峨影集团、UNITY、小米云游戏、KK集团、四川旅游投资集团和十余只全球头部电竞俱乐部等1000余家数字文创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这20场专业峰会,涵盖了文旅、IP、云游戏、动画漫画、电竞、潮玩、国风、音乐、数字视觉艺术、沉浸式剧本杀、网络安全等行业前沿领域。”上述负责人表示。

  探讨传统文创如何数字化

数字文创产业成都峰会现场。主办方 供图
数字文创产业成都峰会现场。主办方 供图

  近年来,成都数字文创IP产业蓬勃发展,真正做到了把文化创意、深度体验及生活美学,融于衣、食、住、行、游等领域。

  为了发掘更多优秀项目,探讨出更多有关产业发展的可能性,25日下午,主办方举行“天府文创锦绣云上”成都文创IP产业发展论坛暨文创项目路演活动。

  “我们邀请了三星堆IP文创、敦煌博物馆IP文创有关负责人,与成都数字文创产业从业者共同探讨成都传统的文创产品如何数字化、IP化与潮流化。”该负责人说。

  同时,成都音之美科技有限公司、哈工科教少儿机器人编程、网络短纪录片系列《凡事凡食》、四川唯桑予梓农业有限公司、四川启荟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将进行现场路演。

  “2021天府文创大集市”开市

现场表彰成都数字文创企业。主办方 供图
现场表彰成都数字文创企业。主办方 供图

  “逛不完的成都文创街区、买不够的成都文创产品、看不尽的成都文化创意。”为突出“文创场景营城”理念,聚焦成都文创消费新场景升级,本次峰会期间,还将举行“2021天府文创大集市”系列活动。

  活动以“逛市井、探风物、赏文创——来自熊猫故乡的幸福生活”为主题,届时,将集聚一批文创集市,发布一批代表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成效的文创产品,同时推出一批具有成都特色、全链发展的文创消费新场景。

  “我们融合了具有天府文化元素、绿道元素的光影秀及氛围布置,在春熙路、府南河音乐广场、爱情巷等全城具有代表性的文创街区打造多个天府文创市集消费新场景,通过沉浸式场景体验,打造一个具有展示性、互动性、启发性的永久性天府文创街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本次活动还将开展汉服秀、美食实验室、文创IP秀、天府之歌展演、文创拍卖会等系列活动,邀请文创品牌、文创人及文创爱好者齐聚蓉城,为成都文创注入新活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