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叙州区:学员沿着长征足迹重温初心使命
2021年05月26日 10:2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6日电 (吴平华 单毅夫)近日,中共宜宾市叙州区委宣传部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一行前往甘孜州,沿着红军当年的足迹,再次深入学习长征精神。

参观长征纪念馆。单毅夫 摄
参观长征纪念馆。单毅夫 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定桥分院,硕大的一面墙上刻有毛主席的诗词《七律·长征》。

  读书班此行主要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定桥分院进行学习。期间,重走长征路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体验泸定桥。单毅夫 摄
体验泸定桥。单毅夫 摄

  “当年红军就是从我们柏秧坪这里经过……”柏秧坪村位于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当年,红军从这里经过的时候,村子里还仅有20余户人家,而如今已经有200余户扎根在这里。

  不论是人口还是基建,村里的一切与当年相比已是云泥之别,唯一没有变的,是一条红军走过的羊肠小道。

  “红军当年从这里上去,翻过我们柏秧坪后,还要经过雪山、草地……”行进中,村里带路的向导边走边介绍。羊肠小道沿着陡峭山岭崎岖蜿蜒,夹杂着枯枝败叶的稀泥路面湿滑难走。走在前面的向导时不时地招呼气喘吁吁的读书班学员停下来休息。

  据向导介绍,大家正在走的这段路,仅有3公里多一点。短短的3公里路,一行人体力还勉强可以支撑,当走到目的地时,大家伙都表示腿胀脚酸。

  “感同身受方知长征不易,跟电视上、书本上学习红军长征精神完全不同。我们今天一行人轻装简行才3公里就累得不行,可以想象当年背着武器弹药、抬着受伤战友的红军战士们走过这里的时候是何等的艰难!”班里负责抗班旗的肖万福感慨道。

  “甘孜州红色历史文化厚重,当年红军长征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学习期间,培训教师八足林青以《从甘孜州的红色故事中领悟党的初心使命》为主题,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

  其中一个是飞夺泸定桥22勇士的传奇故事。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提到“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个铁索指的就是位于甘孜州泸定县境内的泸定桥。

  随后,在接下来的《飞夺泸定桥》大型革命战斗实景教学中,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再现,让大家对当年的22勇士肃然起敬。(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