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31日电 (刘刚 高容)“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摆脱了贫困,相信接下来日子,一定会过的越来越红火。”近日,雅安市芦山县太平镇钟灵村脱贫户高全福,向前来宣讲《芦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奖补办法》的芦山县人大代表张伟说。
据悉,持续走访联系脱贫户宣讲政策、了解产业发展状况,是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芦山县人大常委会紧跟各级决策部署,立足职能职责,紧扣“三农”工作总抓手,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积极组织动员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
明确帮扶责任 盯紧政策举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当好乡村振兴的宣传员、示范员、服务员、监督员,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各尽其能、各展其才,为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近日,芦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永洪,再次安排部署了“人大代表在行动——乡村振兴我出力”活动。

今年,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借鉴脱贫攻坚成果经验,建立对口联系帮扶机制,积极动员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投身乡村产业振兴事业,持续宣传相关产业奖补、扶持、小额信贷等政策举措,让老百姓、企业吃上“定心丸”。随时了解掌握联系对象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忙协调解决。大力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督促政府出台《芦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奖补办法》,号召相关企业多为当地老百姓着想,以争取政府更大支持和老百姓更大支持,获得长远、持久、良性发展。
明确履职方向 盯紧目标任务
“楼上住人,楼下养鱼……”近日,在芦山县羌江冷水鱼养殖基地里,一群群鲟鱼、金樽、虹鳟在鱼池里畅游,基地负责人王艳锋正在池边喂养,这也是羌江冷水鱼养殖基地里的真实写照。2014年,芦山县人大代表、钟灵村党支部书记王艳锋成立了芦山县羌江冷水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多年的发展,带动了当地6家渔场、30余人务工就业,目前年产鱼50万斤,年收入800余万元。
随着冷水鱼养殖产业的不断壮大,王艳锋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和“村带头人”的责任。王艳锋积极资助贫困户,大力进行产业帮扶,以养殖基地为示范,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免费向养殖户传授技术,按生产成本售卖鱼饲料给养殖户,以此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同时,雅安市人大代表、雅安迅康药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海,大力发展中医药,解决当地150余人就业,带动周边乡村发展马蓝、黄精、黄连等中药材种植上千亩,并采取保护价收购农户种植中药材,促进农户增收致富;芦山县人大代表杨敏,大力发展茶产业,创新“散户+大户+公司+合作社”的茶产业经营模式,带动宝盛乡34家合作社、500余名村民共同发展致富。

据介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人大工作的“推动器”,充分整合人大系统“五支”队伍力量,动员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以“主人翁”的姿态,扮演好乡村振兴“司号员”“主力军”“监督岗”三重角色,围绕“生活富裕、产业发展、美好环境、基层治理、文明乡风”等重点任务,为芦山“追赶跨越、绿色崛起”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围绕农村产业发展状况,细心收集困难问题200余件,协调解决130余件,为芦山乡村振兴打下了“硬基础”。
明确监督重点 盯紧关键环节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芦山县人大常委会把有关政策落实、资金投入、项目推进、农民收入等作为人大监督重点,盯紧关键环节,抓好政策、发展、服务等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据了解,针对前期调研发现芦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还存在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特色产业支撑乏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芦山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交办+督办”的方式向政府等有关部门提出了“巩固脱贫成果,健全与乡村振兴融合体制机制;统筹产业提升,突出龙头带动,推动产业转型;夯实基础设施、配强攻坚力量”的建议,要求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向芦山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人大要当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涂朝康表示,下一步,芦山人大将坚持奔着问题查、盯住问题改,通过综合运用视察调研、听取汇报、开展专题询问等方式,助力芦山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出一条“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