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6日电 (张红)今年以来,泸州市江阳区全面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助写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过去要办成这件事,我需要准备多份资料、要走多个部门、要跑多趟政务中心,很耽误时间。现在太方便了,只在一个窗口交一次材料,就能办完所有手续。”近日,泸州艾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连连称赞江阳区行政服务中心“一件事一次办”窗口的办事效率高。
据了解,该公司负责人在江阳区行政服务中心“一件事一次办”窗口,一次性提交了开办公司所需材料,当天就领到了开业所需证照,公司从申请材料进窗到办结只跑了一趟、交了一次材料,切实体验了一把“江阳便利”。
泸州艾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体会到的便捷,得益于江阳区行政审批局设立的线下“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就能一次完成所有事项的申请,实现了审批“减材料、减事项、减流程、减时限”。江阳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喻静介绍,“现在,涉企事项平均跑动次数从3次减少到1次,办理时限平均压缩90%以上,申报材料平均减少60%以上。”
政务力下沉服务到家门
江阳区不只是在行政服务中心开设了“一件事一次办”窗口,15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161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都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主城区的商圈也开办了“商圈驿站”方便商户随时就近办理相关便民事项。目前,全区已在佳乐世纪城、报恩塔文化广场和水井沟红立方,建成了3个“商圈驿站”。
“过去,村(社区)办事流程不规范,不少村民不知道在哪里办、如何办。现在好了,大家要办理什么事项,只需拿到‘一件事一次办’便民服务指南就一目了然了。”喻静说,镇街和村(社区)还明确规定“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清单不低于25项,所有这些事项均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江阳区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将单一部门清单梳理为便民服务事项、高频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三张清单”,突出“一点一特色”“一点一清单”,镇街办件覆盖率由23%提升到100%。
上面“放得下”下面“接得住”
为进一步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各镇街和村(社区)从顶层设计、经费预算、人力配备、部门协同等全方位发力,要素保障极大激发了干事活力。
翻开黄舣镇“一件事一次办”目录清单,“我要办医保”包含了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异地就医管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申请、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人个权益信息、医疗保险普通信息变更、医疗保险缴费申报等六个内容。工作人员说:“‘集成服务’让群众办事方便了,我们工作优化了。”
一个窗口,一次提交,在群众方便的背后,是“以结果为导向,倒推办事流程,以需求为导向,重组行政力量”。合并申请表单、精简办理材料、压缩办理时间、再造办理流程……“一件事一次办”关键在于转变理念,站在群众办事的角度着想。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件事一次办”,江阳区努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改革“小切口”推进服务“大提升”,用办事流程“减法”换取群众满意“加法”,畅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