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医专教务管理服务走差异化之路硕果满枝
2022年10月11日 16:3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1日电 (梁晓峰)四川医专抢抓中医药发展系列新机遇,搭建“立交桥”、服务新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位列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获得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突出贡献奖”;19门在线开放课程在国家智慧教育资源平台上线,位居四川省高职院校首位;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省级以上奖励22项,毕业生参加助理执业医师、助理执业中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居四川省同类院校首位。

  “固本培元” 在推进教务管理与服务的进程中定位清晰

中医卓越班拜师仪式。薛莹莹 摄
中医卓越班拜师仪式。薛莹莹 摄

  教学管理服务是检验治学办校质量与水平的“一把标尺”,四川医专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四型”人才(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服务型),通过建章立制从维护教学秩序、加强日常管理等方面着手,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支撑为所有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安装教学互动系统;建设课程录播室、智慧教室等信息化设施和线上线下教学互动平台及教考分离系统;举办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微课比赛、线上教学比赛、课堂创新案例评选、观摩公开课、教学能力大赛等,鼓励和引导专任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三年来参加教学能力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2项;同时还完善教学督导队伍,加强教学状态监测,保障了教学者先受教育,服务并提升了教学所需与教学相长。

  “靶向治疗” 在实施教务管理与服务的环节上抓住重点

德国职教专家在四川医专考察交流。薛莹莹 摄
德国职教专家在四川医专考察交流。薛莹莹 摄

  因材施教是包括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普遍规律之一,四川医专采取座谈、调研、网评等方式紧紧抓住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重点,全力推进“三教”改革,协同力量在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专业人才队伍上精准施策、辨证施治。在专业学科设置上满足“以健康促进为中心,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多层次需求;近五年新增12个医学专业,实现了包括6个国控专业在内的医学专业达到了30个;在专业分布和结构上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倾斜,科学规划专业目标、制订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以医药卫生大类为主体、中医药类专业为特色的专业布局。

  在教学课堂与教材的组织应用上,该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进课程育人,已建成包括省级在内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4门、示范专业5个、示范团队3个;建成国家级专业资源库子项目课程12门,精品特色课程80门,组织教师编写、出版教材350本。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选点布位上,形成多点多级、集群集聚的支撑保障,把“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作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重要方式。采取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护理针灸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方式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开展了中药材种植、药材辨识、中药质量控制等训练;同四川省红十字会共建应急救护基地,两年多来已累计培训近万名救护员。

  “内外兼治” 在强化教务管理与服务的细节上协同联动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双重任务,四川医专在遵从医学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的同时,更加注重兼收并蓄、内外兼修来培育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主导并坚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改革,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该校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办起了定向班,与本科院校合作开设了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培养班,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际工作能力。在强化教务管理服务的环节上协同联动,突出医教协同与产教融合的支撑,5年来在校学生先后荣获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技能大赛团体及个人奖近200项。

  尤其是“高职扩招”政策出台后,该校进一步挖掘潜力、多向发力,完成了600多名退役军人等社会考生的教学服务,又为大凉山彝族地区定向培养本土化基层卫生人才2000余名;以企业和校园的“双元育人”为载体,实施了药学订单班、老年服务订单班等;引企入校还与四川常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同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联盟”,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设立附属医院、建立教学科研基地,在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进程中只争朝夕、负重前行。

  “强筋壮骨” 在完善教务管理与服务的流程上注重实效

  “授人以渔”是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要务,四川医专针对生源结构中的不同,把因材施教作为了教学管理服务的支点与中枢,在四川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设立了中医学、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卓越班”,在中药学专业设立“创新班”,通过典型示范和先进带动不断增强全校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素养,激发爱岗敬业争一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年来该校200余名学生在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生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