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市郫都区:民生保障“底色”浓 群众幸福生活“成色”足
2022年10月18日 11:4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8日电 近十年来,郫都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25.5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72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4847元增加至去年的53720元。“荷包”越来越鼓,民生保障“底色”越来越浓,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成色”越来越足。从教育到医疗,从商业到就业,从出行到安居,那些关于幸福的故事,写在了沉甸甸的民生答卷里,也写进了郫都人的心里。

图为成都市郫都区。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图为成都市郫都区。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刘贵明退休前是人民警察,1954年出生在当时的郫县龚王巷。1975年学会摄影,从此成为他“骨灰级”的爱好。“最近这10年我的硬盘里存了差不多6万张郫都方方面面的照片。容量的话大概有6TB。”刘贵明说。

图为成都市郫都区。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图为成都市郫都区。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这十年来,刘贵明感叹“好多地标都是新立起来的”。打开“厚重”的硬盘,“‘双塔’从无到有、温德姆酒店从无到有、创智公园周边的高楼从无到有……还有新的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中医医院、人民医院也都是这些年建起来的。新地标被“改写”,城市在不断长高,城市的色彩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刘贵明说。

图为成都市郫都区。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图为成都市郫都区。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立夏电台”在郫都广受欢迎,甜美的声音背后是一位叫周咨余的小姐姐。她17岁和家人自南充一个县城来到郫都生活,目前是郫筒街道“社区合伙人”。不会骑车,也不会开车,但她在郫都生活的这8年没感到“不方便”。

  曾经,因为身患疾病需要以每月2次的频率往返华西医院和郫都之间。过去出门或打车或父母接送,不仅经济账不划算,时间成本同样极高。2020年,随着地铁6号线开通,周咨余感叹“简直不要太方便啊,从家里步行几分钟到6号线郫筒站,中途换乘一次就到目的地。”

  2013年,地铁2号线西延线开通运营,直达犀浦,郫都进入“地铁时代”。2020年,6号线换个“姿势”到城区,郫都进入“双地铁”时代。同年,有轨电车蓉2号线开通,郫都又多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随着成灌高铁启动公交化运行,不断接“轨”的郫都人越发感受到家门口的方便。

  李菁的父亲是厨师,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对“吃”颇有研究。从幼儿园到大学,李菁的教育都在郫都完成的。面对五湖四海来的外地同学,她常以“食在四川,味在郫县(都)”这句话向他们“炫耀”。

  小时候,清真丁鹅、玉龙轩芙蓉包,还有一中对面的杨鸡肉让她流口水。最近这十年,除了“老牌”的恒创,百伦广场、润扬双铁、凯德广场、蜀都万达、爱琴海购物公园等纷纷开业,吃的环境越来越好,菜品越来越丰富,花样儿也越来越多。“不但有新奇的川菜、火锅、西餐,还有韩国料理、日本料理以及国内的粤菜、湘菜、云南菜、贵州菜都能吃到,想吃啥都有,太丰富了。”李菁说。

  美食不仅温暖了李菁的胃,也留住了她“去成都”的脚步,甚至还带动她的小圈子掀起了一股“逆流潮”。在她的卖力推荐下,“吃货”群里的朋友纷纷“逆流”郫都,如同“候鸟”一般,周末和节假日就“飞”过来了。

  今年,“露营热”持续高温不退,成为本地出游新风尚。在这个露营也“内卷”的当下,王静丝毫没有“压力”,她每次都在郫都安营扎寨,朋友圈照样“赞”不绝口。

  “郫都环境多好啊,为啥要舍近求远?没必要!”王静说。“菁蓉湖城市公园、法治公园、青杠树景区……这些都是宝藏露营地啊。天幕撑开,随便一拍也是妥妥的。非但不用去别的地儿,我们还发现了不少其他地方来郫都的‘营友’。”王静说。

  最近,飞盘运动从“小众”渐成“网红”,11岁的儿子也跃跃欲试,王静带着他来到郫都石牛体育场,“哟,原来儿子不是心血来潮,这么多郫都人都有这兴趣。”就近融入运动圈子,就近邂逅时尚生活方式,王静一家的幸福“很郫都”。

  儿童友好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善意与美好,郫都就是这样的城市。吴心恒2010年出生在郫都,现在就读于郫都区实验学校。同学喜欢钢琴、吉他、足球,她却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小小年纪学会骑车是因为她家门口就是沱江河绿道。她出生那年,郫都区(当时的郫县)启动沱江河改造,保留了自然河流应有的弯曲河段,河道两岸被打造成为滨江绿化带。作为父母的“小跟班儿”,吴心恒跟着爸爸学骑车,很快就能独自上路了。

  近年来,郫都区绿道越修越远,锦江绿道(郫都段)、磨底河绿道、两河绿道、清水河绿道不断“上线”。今年初,100公里的成都锦城绿道全环贯通,如同给成都戴上了一条“翡翠项链”。

  李仁军是一名电焊工高级技师,任职于中国十九冶集团公司,现在工作点在成都(郫都)工业港,曾获得“四川工匠”“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取得过2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经他手焊接的项目有成都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成都锦言大桥、G5京昆高速公路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等。

  2016年,李仁军只身一人从攀枝花来到郫都。忙碌工作之余,就近放松就成了难得的享受,“如果跑步我就会去菁蓉湖边,跑四至五圈刚刚好。”李仁军说。最近一两年,在本地同事的推荐下,他的脚步覆盖范围更广了,三道堰、青杠树景区、战旗村、川菜小镇等都曾打卡过,“郫都吸引我的地方很多,生活非常惬意。希望找到人生另一半后把家安在这里,那样就完美了。”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郫都区常住人口排名成都市各区(市)县前三,达到了139万人。过去10年间,越来越多像李仁军这样的“新郫都人”来到这里,喜欢这里,扎根这里。

  当前,郫都区正锚定“一心两廊三片”总体布局,高质量建设“科创高地、锦绣郫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道是“此心安处是吾乡”,郫都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邂逅“向往的生活”。这背后的一个个幸福故事,未完待续……(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