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汶川县威州镇万村浑水沟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
2022年10月20日 11:0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0日电(伍排勇  欧阳漆)“今天我们开展第三次喷播,每次能够喷洒6立方糯米灰浆。”10月19日,在汶川县威州镇万村浑水沟砂石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施工负责人王强介绍说,为加快推进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修复有机结合,汶川县结合县内实际对县城威州镇万村浑水沟砂石厂废弃矿山开展“糯米灰浆”新技术,修复当地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

施工人员正在配置“糯米灰浆”。
施工人员正在配置“糯米灰浆”。

  施工现场,一台大型移动喷播机在3名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下正在不断对整个山体进行喷浆作业。整个山体大部分已经被厚厚的泥浆覆盖,与整个山体形成鲜明对比。在半山腰上,十几名施工人员身穿橙色马甲腰间系着安全绳正在忙着铺设管网。“再往高处延伸我们将采用管网输送,确保整个山体全覆盖。”王强介绍,目前喷播机已经自下而上将“糯米灰浆”喷洒到近100米的高度。针对上面岩体,下一步将采用管网进行输送喷浆。

喷播机正在对山体进行喷播作业。
喷播机正在对山体进行喷播作业。

  受较早时间采矿活动和“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浑水沟砂石厂废弃矿山山体原生土壤及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耕植土壤被剥离,形成次生裸地,且岷江干旱半干旱河谷地带生态脆弱,被损毁的土地至今裸露,没有植被覆盖。一到刮风天气,满山的泥灰、沙尘全部飘向县城,既影响城市形象,又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2008年以来,汶川县对此先后采取挂网、挡墙等传统治理模式,但治理效果都不佳。

  面对生态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今年汶川县投资800余万元,在7月20日启动实施《汶川县威州镇万村浑水沟砂石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值得一提的是,这处边坡采用的治理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工程采用成都理工大学的一项专利技术,用糯米灰浆生态材料来进行修复覆绿。项目采用改性糯米基生态材料、凹凸缓释肥、植物纤维、草籽和细土均匀混合,通过喷播机将“糯米灰浆”喷洒在坡面进行山体修复,同时为了让播撒的草籽和灌木能够提高成活率,在草种的选择上采用了适宜当地生长的狗牙根、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为主,搭配种植灌木幼苗刺槐和小蓝雪花等。

汶川县威州镇万村浑水沟生态修复工程全貌。
汶川县威州镇万村浑水沟生态修复工程全貌。

  “我们通过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将有效恢复当地生态平衡,达到保持水土、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地退化,实现山体复绿。”汶川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丁志秋说,该生态环境治理点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针对该岩体边坡松散高陡等修复难度。施工单位将边坡划分为A、B、C三个区域,按照不同受损情况进行治理。A区主要采取坡面清理+生态化宾格石笼护脚+浆土草籽混合喷播+植物种植,B区主要采取坡面岩体清理+改性糯米基种植土撒播及填筑+植物穴栽,C区主要采取坡面清理+改性糯米基抹面美化。

  据了解,该工程预计11月中旬将完成治理,该段经过生态治理后,岩体边坡的植被将会得到增加,水土流失能得到有效遏制,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也会降低,最后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