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阳三台塔山派出所:以服务之“枫” 搭便民之“桥”
2022年10月27日 10:5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6日电 (赵丹)三台县公安局塔山派出所成立于1961年,现有民警18人,辅警15人,其中党员15人,平均年龄38岁。近年来,塔山派出所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路上,立足三台县东路片区中心派出所的职能定位,创新工作方法,深化警务模式改革,全面实行“两队一室”,形成了具有本地鲜明特色的“动中处警,动中备勤,动中处突”勤务运行模式,将各项公安工作与基层治理同步推进,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牢牢把握为民服务主旋律,以服务之“枫”,搭便民之“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做精综合指挥室  打造警务中枢

塔山派出所。 三台县公安局供图
塔山派出所。 三台县公安局供图

  塔山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由3名民警、4名辅警组成,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实行所领导轮值负责制。下设指挥调度、接处警及视频巡查、多合一公安业务和综合内勤岗四个单元,承担所内值班、接待群众、处警调度、指令推送、风险研判、跟踪督办等职能任务。其中指挥调度岗根据警情等级,统筹调配警力处置各类事件;接处警及视频巡查岗负责每日接警推送及天网、雪亮工程等视频监控巡查工作;多合一公安业务岗,面对群众开展户籍、交管、出入境等业务,让群众享受“一站式”服务;综合内勤岗负责档案管理、数据报送等业务,并与“两队”做好衔接,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四个单元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了强有力的警务中枢。

  做专社区警务  全面服务人民群众

调解矛盾纠纷后双方握手言和。 三台县公安局供图
调解矛盾纠纷后双方握手言和。 三台县公安局供图

  塔山派出所社区警务队由6名民警、7名辅警组成,1名副所长负责管理。全队基层和群众工作经验丰富,民辅警每日下沉社区开展工作,“零距离”服务人民群众。今年以来,先后发现整治重大安全隐患1处、违法犯罪线索15条。

  2022年7月21日,塔山镇宝林村村民刘某斌与刘某超因争土地边角发生纠纷,双方各执己见,僵持不下,村干部一时调解不下来,万般无奈之下,双方找到了塔山派出所社区民警赵明。

  赵明现年59岁,扎根塔山二十余年,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他的人都喜欢叫他“老赵”。老赵了解具体情况后,多次与专职调解员、村社干部一起对矛盾双方进行约谈调解。在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后,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并专程来到派出所表示感谢,同时表示他们非常信任“老赵”,以后绝不会再为此事发生纷争。事后,老赵将这事记在了他的社区“备忘录”上,并在末尾写下这样一句话:“群众的信任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干社区工作不仅要细心,还要有耐心和信心。”

  做强案件办理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案件警务队由8名民警、4名辅警组成,由两名副所长负责,建成派出所“小刑侦队”。坚持“破大案显作为,破小案得民心”的原则,快速破获蒲某盗窃案等案件,打击处理15人。

  今年5月以来,塔山辖区连发多起鸡、狗被盗案件,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塔山派出所办案民警急群众所急,联合县局情指中心、刑侦大队对线索展开精心研判,同时率领案件警务队在事发周边仔细摸排,经三个昼夜的连续蹲守,于6月7日成功将驾驶两轮摩托车流窜到三台东路片区作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受害群众为了表示感谢,特意制作了四面锦旗送到塔山派出所。

  为有效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塔山派出所投入80余万元,建立区域性一站式办案中心,全力为塔山、富顺、石安等派出所的执法办案提供支撑服务,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封闭式监督管理,大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下放高频业务  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

  “服务群众是宗旨,要体现在思想上、行动上、效果上。”这是塔山派出所所长潘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了方便群众,近年来,塔山派出所推动“一窗通办”综合窗口前移至基层所队,将涉及治安、交警、出入境的15项高频业务下放至派出所,梳理315条办事指南,规范制作一次性告知单2000份,投入15万元购置一台多功能自助服务一体机,全面实现“就近办、一次办、网上办”,让群众少跑路、办快事、享服务,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

  “以前换证,不仅要去县医院体检,还要往交警大队跑,太麻烦了。现在有了这个一体机,站到它面前就自动体检了,驾驶证也可以直接在所里更换,实在太方便了。塔山派出所是在用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必须点赞!”在塔山派出所更换了驾驶证的黄先生感慨万千地说道。

  “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是塔山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实践,在新时代枫桥路上,塔山派出所以服务之“枫”搭便民之桥,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用心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坚持不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为辖区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居乐业保驾护航。(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