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彝族刺绣 绣出峨边妇女致富路
2022年10月28日 16:5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8日电 (吴映辉 阿左挖提)阿赫秀枝生长在峨边彝族自治县一个传统彝族家庭,儿时在妈妈和周围人的耳濡目染下,她深深地爱上了彝族刺绣,每每拿起绣针就爱不释手。阿赫秀枝10岁开始学艺,12岁就学会给自己绣衣服。她的裤兜里总随身放着一块小布料和针线,哪怕再忙,一有机会就偷偷跑到一边练习彝族刺绣手艺,她的刺绣技艺日渐精湛,并深深地刻在了童年记忆里。由于学习和工作,练习的时间逐渐少了,“本以为再也不会拿起这些针线活了!”。

外国朋友学习彝族刺绣。
外国朋友学习彝族刺绣。

  “党的好政策给了我发展彝族刺绣,并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的机会。”2007年,峨边大力发展彝族刺绣产业,阿赫秀枝接受县妇联邀请担任了彝族刺绣老师。第一次在黑竹沟片区培训就有200名学员结业,实现居家灵活就业186人、年人均收入1~3万元,培养致富带头人18人、年人均创收5~10万元。

传授彝绣花色和针法。
传授彝绣花色和针法。

  在之后的十多年里,阿赫秀枝一如既往地坚持深入基层乡(镇)、村开展彝绣培训,积极带动彝乡妇女发展彝绣增产增收,不仅很好地传承了彝绣文化,还给当地留守妇女带来了一笔不菲的收入,彝绣产业在峨边逐渐蓬勃发展。2021年11月,阿赫秀枝被评为“四川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看到峨边城区、乡镇上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办彝绣店,腰包鼓了起来,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阿赫秀枝欣慰地说。“感谢党、感谢国家,正是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才能让我重新做上自己喜欢做的事,为发展峨边彝绣事业和传承彝绣文化做贡献。”

传授彝绣花色和针法。
传授彝绣花色和针法。

  “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未来我将一如既往地传承和保护好彝族刺绣文化,深入基层带动更多的老百姓掌握刺绣技能,引领彝区的妇女发展彝绣增加收入,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好彝族刺绣文化,为地方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带动身边妇女姐妹增收致富一方做出更大贡献。”阿赫秀枝表示。

  据悉,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彝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以开展培训提升刺绣技艺,建立专合组织,促进居家就业,培养能人,传承彝族文化,创新彝绣产品,拓宽展销市场等方式,让彝族刺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2009年,峨边彝族刺绣被四川省政府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目前全县有“小凉山彝族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非遗传承人2名、县级非遗传承人2名。此外,培训绣娘近3000人,其中会传统刺绣的绣娘有1980人,县境内开设有彝绣专卖店40家,其中县城28家,乡镇12家,有彝绣专业合作社3个。彝族手工刺绣已成为我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