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罗江:注力“三张清单” 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路
2022年10月31日 15:4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1日电(潘燕)今年以来,罗江区以开展就业培训为抓手,以提高残疾人就业率为目标,采取“三张清单”工作法,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路。

  引路子,建需求清单,在精准施策上着力

  罗江区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通过“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依托全区7个镇的残疾人专委专干和93个村(社区)残协工作人员力量,深入残疾人家中,摸清残疾人底数,分类分层管理,针对全区非重度残疾人中就业年龄段有就业需求的1625人(女性16-54岁,男性16-59岁)建立残疾人就业需求清单。同时,罗江区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借助居家托养、无障碍改造、中医康复进家庭服务等项目实施方,入户开展项目服务时注重收集残疾人就业需求,并及时反馈区残联,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需求清单。

  出点子,制服务清单,在精准服务上出力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综合研判需求清单,建立残疾人农业种植养殖、职业技能、灵活就业等培训需求的就业服务清单,根据服务清单内容分镇分类开展相应的培训。罗江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残疾人关于种植养殖培训需求,依托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为农村残疾人开展生猪养殖、青花椒修枝施肥、柑橘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罗江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整合乡村振兴、人社等部门力量,根据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明确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向和目标,结合残疾人就业意向开展培训。罗江区还开展居家灵活就业培训,扶持德阳市罗江区蟠龙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成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借助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对无法外出务工的残疾人,量身定制包装纸箱箱体内卡、手提袋折叠加工、工艺藤编、工艺串珠等灵活就业培训项目,推行公司统一提供原材料、统一培训、统一回收成品模式,帮助实现就业。此外,罗江区“量体裁衣”设置工作岗位,深入全区各个企业,根据就业需求清单与企业“量体裁衣”共同设置残疾人工作岗位,采用“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人员、岗位双向选择,目前已与9家企业共同设置残疾人专岗20个。

  搭台子,设就业清单,在精准扶持上聚力

  罗江区开展培训后就业跟踪服务,通过各类培训,今年已有100余名农村残疾人掌握实用技术,利用土地资源开展生猪、鸡养殖和柑橘、青花椒种植;30余名能够走出家门的残疾人掌握职业技能后实现就业。通过与企业共同设置残疾人专岗,已帮助13名残疾人实现就业。罗江区还搭建销售平台助残增收,与包装制品、藤编公司签订协议,统一回收残疾人制作的纸箱、手提袋、藤编产品,使居家灵活就业的500余名残疾人人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打造残疾人文创基地,帮助销售既适宜残疾人操作又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绘画、泥塑、剪纸、唐卡等),增加收入,现已帮助30余名残疾人就业。罗江区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对于年纪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村残疾人,该区人社部门根据全区各镇实际情况,设立适合残疾人的农村公益性岗位,目前已有40余名残疾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