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亮出绿色出行城市创建行动成绩单
2022年11月04日 13:5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4日电 (罗心平 罗松)2021年1月,泸州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城市。近年来,泸州市按照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聚焦完善绿色出行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绿色低碳公共交通,努力构建绿色出行友好环境,持续提升公共绿色出行意识,全面培育城市绿色出行文化,初步构建起“布局合理、生态优先、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泸州特色的绿色出行发展之路,“愿其行、乐其行、悦其行”成为生态宜居泸州的一道风景线。

  设施完善主城区累计建设绿道36.3公里

  绿树环绕、花香扑鼻,沿着慢行道散步或骑行,成为不少市民喜欢的休闲方式。我市以打造“两江四岸”绿道为目标,加快推进慢行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城市慢行道改造工程。截至目前,泸州市主城区累计建设绿道36.3公里,改造慢行系统5.15公里,建成张坝滨江路、中心城区慢行步游系统(沱江南岸二桥至三桥绿道),沿沱江旅游道路、滨江路、渔子溪公园等多条慢行绿道。完成大池、连江公园、江南科技产业园7个公交站场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激发了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市民“伴着河景骑车回家”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人行步道将旅游景点、街心花园、公共服务场所等开放空间串联,从而形成了公交+出租+网约+骑行+慢行+步道的绿色出行新发展格局。

  无障碍设施是衡量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尺。泸州市开展“百日攻坚提升和绿道无障碍设施”等工程项目,先后对张坝滨江路,沿沱江旅游道路,沱江二桥至沱江三桥绿道等5条道路51处路口的无障碍设施进行配套改善、改造提升;改造主城区26个公交站台无障碍设施,有效消除了残疾人士的运行安全隐患;公交车全部设有特需人群专座,车厢内选用LED显示屏为乘客进行数字显示,语音播报等多项报站服务;创建期间,全市新增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辆10台,开行275路敬老爱老公交专线,大大方便了特殊需求人群出行。

  泸州市坚持发展新能源车,提升运载装备水平。新购或更换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累计购置新能源公交车229辆,新清能源公交车总数达1739辆,占全市新能源公交车的88.4%,主城区实现绿色公交车辆全覆盖。同时,引入多方力量加大不同服务类型充电设施设备建设,截至今年10月底,新建纳溪调度点充电站,城北公交枢纽站等公交充电站51个,充电枪668支。新能源公交车年减少碳排放量8.8万吨,年节约燃油消耗成本1000万元以上,城市绿色出行分担率58.9%,城市发展更加绿色、低碳、环保、宜居。

  公交优先主城区公交专用道达到151公里

  早高峰时段,公交一路畅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公交车通勤。我市不断完善公交专用道系统,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出台《泸州市公交专用道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公交专用道管理,规范城市道路行车秩序,保障公交优先运行。目前,市主城区在51个重点路口建设投用公交信号优先设施65套,主城区公交专用道长度累计达到151公里(双向),主城区具备条件建设公交专用道的道路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一环N射公交专用道线路网”。

  交通枢纽站场建设方面,泸州市建成占地76.5亩川南最大的城北公交枢纽站,建成公交站点1024个,公交站点500米半径全覆盖达100%,主城区500米即可上车,市民趟次出行节约10-15分钟;建成公交首末站13个,完成96个港湾式公交站改造,累计建设港湾式公交站488个,主城区港湾式公交站比率达47.6%,实现与泸州高铁站、云龙机场等交通枢纽无缝对接,零距离换乘。

  累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48条,开辟新线路156条,公交汽电线路网由原1800公里增至2755公里;新开通高峰快车3条,旅游公交8条,夜间公交专线8条,点点巴士26条,园区通勤公交11条,快捷K线公交5条等多条专线,开通城乡公交运营线路181条,定制公交50条,省际公交7条,以及开通全省首条“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公交专线,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均等化出行服务。

  科技赋能公交智慧化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可以刷卡,也可以扫码,还可以用现金,在泸州市乘坐公交车,不再为零钱担忧。泸州市在全国首创集二维码扫码乘车,适实公交查询,手机充值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泸州e公交”综合服务平台。率先在全省开通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支持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等10种智慧支付方式,并建成建成公交电子站牌167块,“掌上公交APP”覆盖主城区所有公交线路,所有公交站点设置了“一站一码”。

  泸州市全面升级公交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深入挖掘市民出行需求,灵活机动编制调整各线路作业计划,并充分利用车内安装的车载主动安全防御视频监控系统和GPS调度模块,实现了车辆可视化智能调度,定时对驾驶员操作情况,高平峰车厢满载率,道路拥堵情况,站点候车客流状态进行动态监测,优化调整作业计划,科学配置公交资源。同时正全面推广信用“酒城e通”将公交服务,约车服务等数据接入平台,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体系。(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