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艺术“搭台”文化“唱戏” 汶川汶创叙写《乡村的诗》
2022年11月09日 16:3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9日电  (记者安源) 以乡野观察计划之艺术图鉴,儿童乡村诗歌朗诵HUI,乡村诗意情景展示为主题的艺术乡创活动将于11月10日在阿坝州汶川县举行,在水磨古镇呈现一场献给《乡村的诗》。

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据介绍,汶川县牢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理念,创新探索打造集“企创、校创、乡创、社创、文创”为一体的汶川多元创意平台——“汶创HUI”。此次“艺术乡创”主题活动,正是汶川聚焦品牌打造,HUI创诗意乡村,积极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的具体表现。

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近年来,汶川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以文艺介入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复活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治理,通过艺术点亮乡村之美,用艺术提高产业层次,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下“诗和远方”。

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汶川通过艺术“搭台”让乡村“雅起来”。在各村艺术打造过程中,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生态等资源,与相关部门携手合作,通过“涂鸦艺术”点亮乡村风貌,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把村庄变成色彩缤纷的“网红村”,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本月启动的“乡村创意产品”展示行动和“艺术乡村”场景设计大赛将在三个月内完成。

  通过文化“唱戏”让乡村“活起来”,目前已开始谋划“送”文化、“种”文化、“展”文艺,开展“推广性”文艺活动,计划12月启动戏曲进乡村项目,让沉寂的乡村渐渐恢复生机和活力。实施艺术人才引进工程,引进艺术家,选拔扎根农村的优秀青年,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选活动,推动“艺术乡创”从“外援式”建设向“内生式”发展。

  通过整合文化企业资源,利用产业“添彩”让乡村“富起来”,汶川文旅部门将以前“各自为政”的文艺人才、“零敲碎打”的文化活动统筹起来,实现与市场供需良好对接,通过多点连片的格局,打造“艺术乡创”汶川模式。加强东西部交流交往交融,将文艺工作向“外”拓展,开发各种“文创”产品,为汶川“艺术乡创”提供强化支撑。

  另外,汶川还实施了群众艺术素养提升计划。注重发挥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等领头作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探索“乡村艺校”等模式,通过常态化举办农民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以及村歌、舞蹈、器乐大赛等以群众为主体的展览展演赛事,提升群众的艺术素养和文艺参与积极性。

  同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不拘一格地引进一批艺术人才,让其他地方的艺术家、文创人走进乡村,增添文化氛围,以艺术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探索实施“艺术特派员”“艺术家驻村”计划,鼓励和支持艺术家、规划设计师、高校专业人才、文艺志愿者等作为倡导者和带头人,以“艺术村长”等形式扎根乡村,深度参与“艺术乡创”。扎实推动文艺资源下沉,努力打造特色品牌,积极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赋能,为“康养汶川”注入更多文艺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