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省召开2023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评审结果通报会
2022年11月15日 20: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5日电 四川省2023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简称:民族村寨)评审结果通报视频会14日在成都举行,21个市州设立了分会场,现场公布了2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2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向鸿出席会议并讲话。

  通报会上,评委代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宋雪茜发言,参选的阿坝州若尔盖县和达州市宣汉县分别交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整个评审过程公开透明,相互观摩有助于学习先进典型,找出自身差距,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瓶颈”,不断提升项目决策和管理服务能力,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刘向鸿强调,要全力抓好民族村寨建设。一是聚焦主线,突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民族村寨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小单元和最终载体,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切实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

  二是集中投入,整合资金。聚焦发展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坚持集中投入,整村推进建设。通过民族村寨建设,推动民委委员制单位的联动工作机制落实落地,同时以政府项目撬动整合社会资本、群众投入和其他资金,放大财政资金整体效益,形成合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

图为视频会现场。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中心供图
图为视频会现场。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中心供图

  三是竞争立项,落实责任。通过竞争立项推动各地做好项目规划、基础选址、资金撬动、产业选择、集体经济等工作,明确各地主体责任,避免“钱等项目”,实现由单纯“输血”向“输血+造血”转变,确保每一分钱都用来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是注重绩效,加强推广。要把民族类专项资金绩效作为民族村寨项目的“生命线”,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落实项目前期规划和备案工作,做到“前置硬化、配套优化”,按时按点推进项目进度,坚决杜绝“只建不管”和“重建轻管”现象,加强项目建成后的后期管护,对往年项目“回头看、回头帮”,动态跟踪指导近5年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加强对民族村寨宣传推广,打响四川民族村寨品牌,发挥项目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型有感有效,

  据了解,2023年四川将集中2.31亿补助资金用于重点支持建设47个示范村和特色村寨,撬动整合其他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超5亿元,通过资金整合在民族地区引入市场化机制,“一对一”“点对点”培育市场潜力大项目,精准帮扶具有优势的村寨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川省民族宗教委、财政厅和省乡村振兴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21个市(州)民族宗教委(局)和有关县(市、区)的领导参加会议。(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