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2日电(吴平华 张新)21日,由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牵头举办的首届“智汇宜宾·共创未来”知名高校创新创业项目路演邀请赛决赛在四川大学宜宾园区落下帷幕。

本次赛事也是“长江首城·乐业宜宾”人才交流大会系列活动之一。邀请赛于今年6月启动,共邀请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9所知名高校共计57个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旨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吸引全国知名高校大学生来宜创新创业。
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的14个项目脱颖而出,入围当天的决赛。决赛以线下答辩的形式开展,采用“8+4”模式,即参赛选手项目介绍8分钟,现场评委提问答辩4分钟。经过激烈角逐,中国人民大学路演项目《激光精密测量仪器解决方案》与重庆大学《能量宝——双碳背景下的能源供给技术》获得一等奖。其余项目分获二、三等奖和最具潜力奖。
“本次大赛评选出的优秀项目,将纳入宜宾市人才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库,同时大赛将整合在宜孵化器、资深投资人、本地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项目带头人等资源,推动本次大赛项目在宜开展投资、落地孵化、行业合作等对接。”大赛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宜宾市将持续寻找和帮助大学城高校师生的早期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把“智汇宜宾·共创未来”办成致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最有影响力的大赛之一,让知名高校及大学城学子们创新创业在宜宾,成就于宜宾。
今年以来,宜宾确定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一蓝一绿”发展赛道,清华大学的《海源清能》项目为浓差能绿色发电系统,主讲人朱雪涛表示,希望该技术能落地宜宾,与宜宾新能源市场对接,发挥当地新能源产业和资源优势,整合创新新能源产业研发力量,为推动宜宾绿色新能源项目“加速跑”作出贡献。
赛事中,“宜宾元素”不少。“我们的项目以‘宜宾—钦州’国际货运班列开通为背景,预计一年后正式投产。”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的项目《行进无忧——一种面对货运列车广域监控云平台的自供能装置》主讲人王吉锐说。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的另一个创新项目《“宜带”一种高速公路能量再生减速带》主讲人王欣表示,将本次的作品命名为“宜带”,是因为整个项目都是在宜宾进行孵化,项目希望能以宜宾作为试点进行推广,向全国进行辐射。
“本次赛事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有利宜宾招商引智,让更多有能力有智慧的人在宜宾实现项目转化。”赛事评委之一、虎鲸创投董事总经理朱炫蓉表示,宜宾有大学城科创城等资源,给了更多追梦人“筑梦”宜宾的机会。
近年来,宜宾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新引进四川大学等高校10所、在宜办学高校总数达12所、在校大学生达9万人,建成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等13所产研院和欧阳明高、邓中翰等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宜宾每年安排不少于6亿元资金保障在宜高校院所高质量运行发展;出台人才新政30条等系列政策,设立每年3亿元人才发展资金、组建1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聚集院士、行业领军人才、高校师生团队等来宜创新创业,全市新引进博硕士2542名。通过聚集高校和人才赋能,宜宾成功获批全省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和全国首批、西南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