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4日电 (吴娟)为积极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战略,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西部(重庆)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数字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产业集群建设”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对接会暨产业场景共建大会13日成功举行。

当前,四川着力打造天府数据中心集群、构筑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重庆加快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从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到打造数字化产业集群,从区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川渝两地正积极把握和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的机会窗口,将数字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度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肖友霞表示,“双城记”进入了全面提速、整体成势的新发展阶段,已成为新形势下平衡东西部发展,建设强大战略后方,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关键支撑。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苏平表示,当前四川正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构建以“芯屏星感端、存算软智安”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新体系,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活动现场,《数字赋能先进制造城市机会清单》正式发布。本批次机会清单以“数字赋能先进制造”为主题,广泛征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三大产业相关典型应用场景、新兴技术、智慧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发布293条供需信息,涵盖149个新场景和144个新产品,释放总投资机遇超540亿元,融资需求超18.7亿元。

其中,聚焦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产业细分场景,共发布机会信息116条;聚焦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汽车产业细分场景,共发布机会信息26条;聚焦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清洁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装备制造产业细分场景,共发布机会信息151条。机会清单发布的每一条供需信息都与“建圈强链”息息相关,届时将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带动能力。
目前,成都与重庆紧密协作,聚焦补短板、打基础、增动力、利长远的重点任务,构建起相互依托、相互借力、相互融合的产业链条。所涉及的“链主”企业和“链属”企业将深度参与到川渝先进制造业建圈强链行动当中,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2022年,川渝共推进实施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160个,远超2021年的67个,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7%。其中,川渝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8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39%;共建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91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0%;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建设还将继续扩容提质。据川渝两地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3年川渝将共建24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3.3万亿元。
“未来,推动建圈强链和数实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是新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以“场景营城”为牵引,通过建立“城市机会清单+创新应用实验室+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示范应用场景”的场景全生命周期孵化机制,赋能新经济企业发展。携手重庆在更广区域、更宽领域建圈强链,构建都市圈产业链式关联、梯度布局、集群发展格局,建立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配套机制,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