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0日电 (黄星宁 张欣)“英国的棚、美国的种、荷兰基质、以色列的滴灌、法国的设备,只为种植精品蓝莓。”会东超越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坚说,“园区目前已种植蓝莓5000亩,平均年产值可达2亿元。”

作为目前全国最大的高山丘陵区单体蓝莓基质种植基地,会东县蓝莓现代农业园区的背后,除了深厚的农业底蕴支撑,当地优渥的人才政策体系以及广阔的人才发展舞台也功不可没。

姜州蓝莓现代农业园区搭乘会东县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统筹引领人才“引、育、用、留、成”的东风,先后与40余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中国农大和西北农林科大开展专家联营、技术攻坚,大力实施“智汇乡村”人才培育计划。回引5名本土高素质人才参与园区管理,培养12名党员致富带头人、21名技术型本土人才。
大量高素质人才汇聚园区,园区通过科学规划、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形成了人才、项目、资金的聚集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园区加强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职业农民”产业扶贫模式,以土地流转、集体入股、园区务工、周边农户加盟发展等方式促农联农增收。
现在,会东县蓝莓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以会东县姜州镇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依托5000亩蓝莓生产基地,组织带动1000余农户、1500余农业从业人口发展蓝莓产业;蓝莓分拣加工基地季节性可提供3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平均每人每年可通过蓝莓加工就业获得10000元的收益;同时,带动2000余户周边农户从事蓝莓种植生产,人均收入可达1.6万元。家住会东县姜州镇建设村5组的何祝英很珍惜这份工作:“在这儿挑选、分装蓝莓,一天可以挣一百多元钱,既不用出远门,早晚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
城市因业而兴,人才因城而聚。会东县姜州蓝莓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只是人才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构建才尽其用、各展所长的良好局面,会东县委、县政府持续完善“10+N”人才政策体系,出台《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配套制定《十条措施兑付办法》《急需紧缺人才专业需求目录》等14个量体裁衣式的地方政策,敢拿重金引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用心用情留人才。对引进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的安家补助和12万元的购房补贴,构建以一次性安家费、人才购房补贴、能力素质提升、定期表扬激励、家庭团聚工程为框架的全方位政策体系,形成“才栖会东”的洼地效应。
近年来,会东先后赴外招才引智21批次,引进人才834人;柔性引进462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0余个高层次科研团队,着力打造独具会东特色的“产业园人才基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正如会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普兴胜所说:“只有写好‘聚才’‘用才’‘育才’三篇章,以更加严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效的工作举措,推动人才强县战略落地落实,真正让人才工作机制活起来、平台强起来、服务跟上来,广纳天下英才,才能为会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在人才优势加持下,会东特色农业持续壮大、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一园五区八组团”工业产业布局初步形成,获评“四川省清洁能源和有色金属加工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基地”,成功创建“中国最佳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乡村旅游名县”。
近悦远来,才聚业兴。会东县始终坚持更高远站位、更宽广视野,进一步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举模式,引培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川滇明珠新征程上不断汇聚人才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