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2日电 (仁青措、何永美)“今年年初国资公司就在我们合作社订购了10余万元的产品,相信今年的产品不愁卖了。”近日,在壤塘县中壤塘镇壤塘村壤巴拉云端农畜产品专业合作社,该村第一书记詹垚边做“统计”边高兴地说。
壤塘村位于中壤塘镇觉囊文化中心的核心区,距离县城38公里,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是壤塘县海拔最高的牧业村之一,属半农半牧村。全村耕地面积197亩,草场面积24.26万亩,耕地稀少。以前,村民观念相对落后,加之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限制了该村农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采挖药材、外出务工等曾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如何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实现持续性增收是摆在县乡村三级党委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壤塘村有着特殊的区位条件优势,可以在发展旅游产品上下功夫。该村通过在政策支持上、能力保障上、特色产业发展上发力,不断摸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经过多渠道调研,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确立了畜产品加工和特色农特产品为主的脱贫致富路子。2018年6月,壤巴拉云端农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壤塘村正式成立。
“为了成立合作社,我们去了成都多个食品加工厂考察、学习,组织村民商讨,通过收购牦牛肉加工、试吃口感等办法,让村民们逐步改变观念,消除顾虑,最终以三分之二的票数通过表决,第一个合作社就这样建起来了,壤塘村村支部书记汪泽板回忆起建立之初时说。

“从产品制作到包装再到销售,遇到了很多困难。”中壤塘镇副镇长杨晓英说,食品加工有严格审批制度,为不错过肉质最佳保鲜期,确保产品加工质量,驻村工作组及村“两委”经常连夜将牛肉运至500公里外的加工合作企业进行加工。牛肉干产品逐步有了口碑和市场,第一年以人均750元的分红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因为合作社的牦牛肉产品选材都是优质的牦牛后腿肉,口感好,深受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的青睐。通过网上、网下"双线"销售,合作社营业15天,壤巴拉云端农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牦牛肉干已销往浙江省、广州市、绵阳市等省内外各大超市,完成销售达10万余元。

随着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壤塘村开始打造“云端”系列产业,逐步建起了云端缝纫农民专业合作社、云端酒店、云端土豆种植基地等多个村集体经济,2022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00余万元。
2019年,该村依托壤巴拉文化旅游区,借助中壤塘镇创4A级景区契机,建起云端酒店并于2020年8月正式营业,截至目前,收入达110万余元,累计可分配利润达70万元。
2020年,该村又借助县妇联居家灵活就业基金,成功成立云端缝纫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师带徒”的经营模式,组织数名村民参与缝纫技术培训,成功让700余名村民掌握缝纫基本技能,成功与县上5家单位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累计收入达140余万元。
谈及下一步的计划,杨晓英高兴地说,下一步,我们村计划在来料加工和酸奶加工上发力,目前正在联系厂家商讨经营模式。
近年来,壤塘县各乡各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从“农业特色产业富民”的角度出发,变“就地取水”为“引入活水”,拓展增值渠道。各乡各村立足实际,依托政府引导、村集体运作、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等模式,引导鼓励各类资金、资源入股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实现产业强、乡村美、群众富,助力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