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市五医院:主动脉瘤危及双侧肾动脉 3D打印技术保住肾功能
2023年03月03日 20:3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3日电 据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消息,近日该医院采用3D打印辅助主动脉“四开窗”腔内介入手术,为65岁的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瘤患者成功保住肾功能。

  本来是要治便血 却发现主动脉瘤

术前CTA检查,腹主动脉瘤累及双侧肾动脉。医院供图
术前CTA检查,腹主动脉瘤累及双侧肾动脉。医院供图

  65岁的拥吉(化名)是甘孜州丹巴县人,最近,他出现便中带血的情况,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常规CT发现,拥吉患有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瘤,瘤体直径接近6厘米,接诊医生立即请普外血管外科医生会诊。显然,此时此刻,主动脉瘤对生命的威胁远远大于便血。

  当CT片放到血管外科医生手中时,也着实让医生心里一紧。原来,拥吉患的不是普通的主动脉瘤,这瘤体不仅直径大,而且还影响到了双侧的肾动脉。手术,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普通术式创伤大 反复论证选3D打印辅助“四开窗”

  普外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姚佐懿介绍,按照传统手术方式,需要做双肾动脉人造血管重建、腹主动脉及髂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但这样一来不但会开腹可能还会涉及开胸,术后还会在腹部留下长达40厘米大切口,创伤巨大。对于已经65岁的老人来说,这种手术方式显然代价太大。

  那么,如果采用创伤较小的常规腔内介入手术呢?表面看对患者的创伤小,但隔绝动脉瘤的覆膜支架同时会阻断双肾动脉,会导致肾缺血、肾功能衰竭。

  站在拥吉和家人的角度,医生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成功隔绝瘤体,二是必须要保留住双肾动脉。为此,血管外科团队反复查看检查报告,反复查阅资料,反复进行手术前演练,最终团队决定,为拥吉实施国内领先的“3D打印辅助主动脉四开窗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完美地解决上述问题。

  团队通力配合 手术非常成功

术后CTA检查,瘤体被隔绝,肾功能保全。医院供图
术后CTA检查,瘤体被隔绝,肾功能保全。医院供图

  3D打印辅助主动脉四开窗技术,难度远远大于之前所提及的两种手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姚佐懿介绍,支架制作和支架精准定位释放是难度焦点。首先,医生需要制作特制的支架,把支架在体外完全预释放后,再根据3D模块定位在支架上开‘4个洞’,对“洞”进行特殊处理,再对支架进行“束径”,然后将支架回收入鞘完成支架制作;其次,将制作完成的支架导入主动脉内,分别将四个洞对准内脏四分支后释放支架。

  而所有步骤必须一气呵成,每一步出现差错就会导致手术失败。像这样的手术,是需要手术团队通力配合的。在手术前,血管外科团队就与手术麻醉中心、介入诊疗科、3D打印中心反复沟通,力求术前3D模块的精准打印及术中的默契配合。

  最终,在患者及家属的充分信任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手术非常成功,拥吉手术后第二天就开始进食、下床活动。

  科普:什么是3D打印辅助主动脉“四开窗”技术?

  专家介绍,“3D打印辅助主动脉四开窗技术”是通过CTA的数据测量,3D重建内脏四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左肾、右肾动脉),再打印出3D模块,术中在3D模块辅助下在主动脉覆膜支架上分别在对应的内脏四个分支血管位置进行“四开窗”,再将开窗后的支架精准对位内脏四分支后释放在主动脉内,既完整隔绝主动脉瘤,又保留了内脏四分支,避免了术后肾功能衰竭、肠缺血、肝衰竭。

  据了解,主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50%。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3厘米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其中复杂腹主动脉瘤包括短瘤颈腹主动脉瘤和累及内脏分支动脉的腹主动脉瘤,约占腹主动脉瘤总数的15%。50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80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达5.9%。高龄、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和长期吸烟等均为腹主动脉瘤危险因素。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团队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多种主动脉疾病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常规开展了人造血管置换术、腔内介入隔绝术等多种术式,在腔内介入方面紧跟主动脉腔内介入技术前沿,开展了“开窗、开槽、IBD、杂交”等多种国内外先进技术。(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