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罗江:小投入撬动大产业 荒山变“金山”
2023年03月08日 16:3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8日电 (张明云)3月,在德阳市罗江区调元镇顺河村,近万株花椒树枝繁叶茂,散落在起伏的山坡上,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暖阳高照,30余名村民正头不抬、手不歇的在青花椒“林海”下开展春管,去杂清园、浇水剪枝、打药施肥……椒园里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劳动场面。

  “干一天能挣80元,还照看家里的老人和农活,这麻花椒在我们老百姓的心里可‘甜’着呢。”今年58岁的顺河村村民邹小萍脸上笑意盈盈,手脚麻利地干着农活。

游客在青花椒基地骑游。 罗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游客在青花椒基地骑游。 罗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荒山变“椒海”  顺河村迎来大变化

  曾经的顺河村,耕地少荒坡多,老百姓种地卖粮收入低,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为了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2014年,罗江区结合土地资源、产业现状、传统种养习惯等,在顺河村发展青花椒种植,推动更多的农民“动”起来,让村民的腰包和村集体经济“鼓”起来。

  选好带头人,产业才会有活力,村民才能有盼头。返乡创业的青花椒种植大户杨洪军是顺河村公认的产业带头人,2012年他就种植了1500亩青花椒。罗江区又注入100万元资金,购买70余万株青花椒幼苗,帮助杨洪军流转土地4500亩,发展成为6000余亩的青花椒基地。

  如今,6000亩荒山变成了满目青翠的青花椒“林海”,280余户村民靠着青花椒产业改变了以前靠天吃饭的日子,人均年收入增加1000元左右。

  不仅老百姓收入增加,顺河村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村子里的道路比以前宽了,山坡上还修起了观光道。此外,依托青花椒产业园,村上还举办文艺演出、农耕体验、新村畅游、休闲垂钓、登高踏青、祈福庙会、定制菜花宴、评选最美“椒娘”等多元化活动,年均吸引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益30余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  拓宽村民“致富路”

  同顺河村一样,青花椒也是白马关镇合圣村的支柱产业。可曾经的合圣村地处深丘、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村民收入水平较低。

  2014年,罗江区注入资金150余万元,为合圣村买来了花椒苗,修建了提灌站、蓄水池,在杂草从生、荆棘密布的荒山野岭上开拓出耕作便道。除此之外,罗江区还通过田间教学、外出参观、技术比拼等方式,分层分类培训出一批高素质椒农队伍,带动了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017年,合圣村村两委带领技术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到重庆江津、四川南充等地“取经”,学习各地先进种植技术,全村青花椒栽植面积一跃达到4000亩。随之,村上与蟠龙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签订“订单式”合同,引进外商与村集体合作建设干花椒交易市场,建有烘干房4处,烘干灶28口,冻库4座,提升青花椒初加工及仓储能力,稳定青花椒销售价格。2022年,合圣村年产青花椒320万斤,产值达1500万元,实现全村人均增收7000元。

  在合圣村的引领下,白马关镇2000余户农民也纷纷发展起了青花椒产业,种植面积达15000余亩,产值上亿元,蹚出“荒山荒坡”变“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

  花椒产业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望着花椒树挂满累累硕果,村民们纷纷喜笑颜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