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银行“熊猫反诈小课堂”2023年首课开讲
2023年03月17日 16:1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7日电(程航轩 邱柯玺)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消费者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在第41个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期间,成都银行以“共筑诚信消费环境、提振金融消费信心”为主题,聚焦“一老一少一新”等重点群体,在立足网点宣传之外,开展“进街道”“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16日,成都银行联合牛市口街道,推出2023年“熊猫反诈小课堂”第一课。成都银行不仅邀请四川省反诈中心综合防范支队支队长、三级高级警长罗彦加以案说法,还播放了“熊猫反诈”系列视频,引导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守护自身金融消费权益。

  视频短剧

  反诈熊猫教你学金融

“熊猫反诈小课堂”2023年首课开讲啦。程航轩 摄
“熊猫反诈小课堂”2023年首课开讲啦。程航轩 摄

  3月16日上午,在锦江区牛市口街道华成路社区,大屏幕上两只萌萌的熊猫卡通形象正在可爱互动,这是成都银行联合四川省反诈中心拍摄制作的“熊猫反诈”系列短视频。

  成都银行IP形象“蓉嘟嘟”与四川省反诈中心的熊猫一起,还原大家在生活中常遇到的金融诈骗事件,不仅把原本枯燥的金融知识解说的更加生动,还将针对金融诈骗的应对措施巧妙融入到视频中,现场社区居民看得津津有味。

  随后,四川省反诈中心罗彦加警官上台,为社区群众带来更加精彩的内容,用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料深度还原了金融诈骗案情。“一个500人的投资群里面只有你一个人是真实的,其他几百个都是群演,陪你演一天戏挣50元......”,“聊天都是高富美,见到真人吓成鬼。”罗警官诙谐的讲解,逗得台下的听众哈哈大笑。

  罗彦加警官用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讲解方式,为消费者揭示电信网络金融诈骗本质,给社区群众留下深刻印象,现场响起一阵阵掌声。

  触目惊心的案例让不少社区老年居民深受震撼。社区居民刘大爷听了讲座,感慨发言:“罗警官,上回我遇到类似的事情,现在你一说案例,我对照起来才有点后怕!”他说自己也碰到过类似事件,现在回想差点受骗上当,惊出了一身冷汗。

  当天,成都银行工作人员还针对社区居民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并发放了金融知识宣传手册。社区居民张大姐说:“今天听了讲座,我们非常有收获,熊猫反诈小课堂把很多案件还原,并且还讲解了应对防范方法,以后再遇到类似事情就晓得咋个应对了。”

  构建长效机制

  筑牢金融消费者“防火墙”

“熊猫反诈小课堂”现场。程航轩 摄
“熊猫反诈小课堂”现场。程航轩 摄

  近年来,成都银行恪守“金融为民”的初心,联合社会多方力量,共建金融宣教基地,聚焦“新市民”“一老一小”、残障人士等重点人群,开展长期化阵地化金融宣教工作,目前已形成与成都市老年大学共建的老年金融宣教基地,与金牛区驷马桥街道办事处合作共建的“爱心助残金融宣教基地”,与成华区二仙桥街道办事处合作共建的“下涧槽社区金融宣教基地”,与重庆市沙坪坝区联芳街道办事处合作共建的“社区金融宣教基地”,通过持续化金融知识宣传,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

  2022年,成都银行与四川省反诈中心合作共建“熊猫反诈小课堂”,通过多方“强强联合”共建宣传矩阵,探索建立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长效化、阵地化”新机制,形成“警媒银一体化联动,打防控一体化推进”的良好局面。

现场发放金融知识宣传手册。程航轩 摄
现场发放金融知识宣传手册。程航轩 摄

  2023年,成都银行推出IP形象大熊猫“蓉嘟嘟”,与四川反诈中心的“熊猫”一起,通过两只熊猫卡通形象的可爱互动,创作金融知识宣传短视频,让大家从一个个视频中学会金融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据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成都银行将继续依托“社区金融宣教基地”,积极发挥宣传阵地作用,深入基层群众中去,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群众的金融知识素养,切实保障群众的金融权益。(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