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5日电 (袁敏)广元石窟是川渝石窟和摩崖造像的开端,是川渝石窟与中原石窟的连接点,是中国石窟传播与发展链条上连接南北最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把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利用好广元石窟作为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推动千年石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与岁月竞速 保护文化遗产
石窟历经时光洗礼,看似坚硬却沧桑。复活广元石窟的千年辉煌,抓好保护是前提。广元建强制度化管理体系,让保护固化为长期行动。整合千佛崖、皇泽寺两家博物馆工作力量,组建县级管理单位广元石窟研究所,统筹全市石窟资源发掘保护研究。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坚持系统安全、全员安全理念,健全完善保护范围划定、标志说明规范、档案记录、安全责任、应急处置等制度。加强皇泽寺、千佛崖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全市100余处石窟寺及石刻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可控。坚持项目化工程推动,让保护实化为现实行动。针对渗漏水治理、危岩体加固和防风化等石窟保护世界性难题,以科技为引领,大力实施保护项目,全面提升石窟保护水平。“十三五”期间实施石窟保护项目20个,争取国家石窟保护专项资金上亿元,完成皇泽寺摩崖造像、观音岩石窟、鹤鸣山道教石窟寺等安防工程建设,实施千佛崖造像地灾治理及重点龛窟保护、莲花洞壁画及造像等修复项目。扎实推进皇泽寺、千佛崖摩崖造像提升改造工程,创新推进公铁路线路改道、周边居民整体搬迁、景区环境连片打造等措施,推动文物本体赋存环境全面改善,让裸露田野文物有了“家”,“公路铁路为文物保护让路”的广元经验在全国推广。加快数字化赋能增效,让保护转化为有力行动。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对石窟及其文化景观要素进行数字化表达,实施广元石窟数字化展示利用项目,完成千佛崖崖壁和40余个重点龛窟三维扫描测绘和高清照相工作,建立千佛崖摩崖造像电子档案,真实记录石窟现状信息,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展示平台,实现基础信息、日常养护、项目管理、数字展示等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动态管理,实现景物展示由“粗”转“精”。建设智慧文物监管平台、文物安全防护综合控制中心,实现数字化与消防、安防、自然灾害、变形监测等深度融合,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数字化保护防控体系,实现石窟管理由“散”变“合”。
与历史对话 研究文化内涵
多年来,广元坚持石窟保护与文化研究“齐头并进”,在保护中研究、研究中保护。考古调查不松劲,结合项目建设,借助专项活动,多形式开展广元石窟考古调查。在皇泽寺改扩建、千佛崖灾后重建等过程中,发掘出初唐时期摩崖造像以及金牛道、栈道孔、明代罗汉窖藏遗址和清代石栏桥等遗迹遗物。在联合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开展考古调查时发现北魏时期开窟造像遗存,将莲花洞开凿时间向前推进了近200年。对全市59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进行深度考古,为广元石窟文化研究阐释提供了翔实的史料支撑。学术研究有成果。与北京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建立“校地”“院地”合作模式,开展广元石窟造像题记整理与系列科研项目,推动广元石窟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全面构建起广元石窟保护研究利用体系。完成皇泽寺、千佛崖、观音岩等石窟文化研究,出版《广元石窟内容总录》《广元市石窟研究论文集》《广元千佛崖》等专著、图册和论文集20余本,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刊发论文100余篇。联合四川省考古研究院推出《四川散见唐宋佛道龛窟总录·广元卷》,完成省级文物博物馆领域科研课题“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题记研究”。宣传阐释接地气。挖掘广元石窟造像蕴含的美学意蕴,整理形成美术教学资源,以中国传统线描课形式编辑校本教材,开设“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广元石窟”公益课堂。阐释广元石窟及摩崖造像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编写出版《广元石窟》等宣传读物10余本。创新古今对话、对话历史等形式,用活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出《蜀道行吟·千佛传奇》《诗词里的皇泽寺》等系列短视频30余个,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大众喜欢的方式展示传播广元石窟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引起社会广泛共鸣、热烈反响。
与未来相约 推动传承创新
广元石窟蕴含着丰富的文物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推动传承创新既是新时代文化强市的根本要求,也是打造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有力的文化支撑。打造文旅融合新IP,以产业融合引领新动力,推动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和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聚焦打造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石窟文化和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两大支撑,拓展石窟文化展示空间和内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旅游配套设置,建成千佛崖、皇泽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激活教育普及新动能。融合广元石窟中蕴含的志道忠诚、崇俭尚廉、警示惩戒等内容,编制开发《千佛崖文化探秘》《泥塑女皇金身重塑女皇风采》等历史文化研学实践课程16个,构建以“探索蜀道石窟·保护千年文物”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体系,打造生动的历史文化思政课堂,在研学旅行中观察千年石窟,近可赏山水古寺韵味悠扬,远可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皇泽寺博物馆、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获批为全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融入乡村振兴大格局。结合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大力推动石窟寺及石刻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石窟保护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和文明新风培育、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农旅文产业发展。结合周边居民文化休闲、参观游览等需求,推动石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潜能、农旅文产业发展动能,打造川渝中小石窟寺及石刻保护新样板,让陈列在乡村大地的石窟寺及石刻活起来火起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