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梓潼:垃圾分类刷新“乡村颜值”
2023年03月28日 16:3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8日电 (林忠伟)“通过垃圾分类,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一些有用垃圾得到再次利用,有害垃圾得到科学化处置,全面改善了老百姓人居环境。”梓潼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白林智说。

 村民将垃圾投放进对应的分类箱。梓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民将垃圾投放进对应的分类箱。梓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梓潼县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全面实施垃圾分类,高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指数,梓潼县被表彰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在梓潼县自强镇黎明村8社,设置了一个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分别收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每周周一到周四,当地村民会把家中收集的垃圾进行分类后,主动放入对应的垃圾桶内进行集中处理。“自从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建起后,都是先在家中把垃圾进行分类,再分门别类投进收集点相关窗口。”黎明村8社村民董丽华说,垃圾分类很有意义,不仅能减少资源浪费,还能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会一直坚持下去。

  仁和镇在每个村设立了8名保洁员,主要是对各村社垃圾集中收集点的垃圾进行二次分类。“比如说,像能够利用的废纸、玻璃瓶、铁器、易拉罐等垃圾,就把它们送到镇上废品回收站进行处理和变卖。不能够回收的,像厨余垃圾这类就就地掩埋、堆肥。其它的垃圾就送到镇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仁和镇天台村保洁员刘伟说。

  据悉,梓潼县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在县上建立垃圾处理场,各镇(乡)设置垃圾回收站,各村、社设置垃圾集中回收点,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同时,不断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机制,严格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将生活垃圾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采取农户初次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拣,通过成立县废旧物资收购利用公司,形成再生资源收集、分拣、运输、加工和利用完整产业链,促进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截至目前,梓潼县已经建成镇(乡)垃圾中转站16个、镇(乡)回收站16个、村级回收点181个、垃圾压缩转运站6个,新改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570多个。全县垃圾清运覆盖率达到10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9%,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97%以上。(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