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9日电 (吴平华)两轮车如何更智能、更安全、更绿色?28日,由资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业委员会、京东方精电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绿色低碳智行天下”——成渝地区两轮车智能与电动化创新合作研讨会在资阳举行。80余家电动车、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产业链企业、科研机构、投资机构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两轮车智能与电动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路径。

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杨兴平通过视频致辞,资阳市委书记元方致辞并作城市推介,资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王善平主持会议,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易旸、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两轮车是人们交通出行必不可少的便捷工具,绿色低碳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电动车技术的成熟、燃油车治理的推进,以及共享经济、同城配送等新业态的兴起,电动两轮车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杨兴平在致辞中说,目前,成渝地区正携手共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并积极布局电动两轮车产业。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必将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提能升级,推动资阳乃至四川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阳市委书记元方在致辞中推介说,资阳是成渝之心、巴蜀门户,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产业协同发展空间巨大。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政、企、院加强沟通交流,在智能电动两轮车研发、设计、生产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资阳将秉承精诚合作理念,全力服务保障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分享了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趋势。他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动自行车的效率、续航里程、智能化程度、安全性将会不断提升。电动自行车有望成为城市出行的主流交通方式。他们也将充分发挥商会优势,推进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介绍了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和运行情况、产业布局现状及特点等。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和出口国,自行车产量和贸易量均占世界生产和贸易总量的近70%。近几年,自行车产量一直保持在7000万辆左右,出口量5000多万辆,2021年自行车出口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6923万辆。当前,他们正致力研究强国指标体系,继续聚焦提升行业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提升行业思想平台。现场,举行了成渝电动车智能制造产业园授牌仪式。
2022年,资阳成功引进上海骑时keeway高性能电动交通工具西南生产基地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能达100万辆,将成为四川最大的电动两轮车生产基地。依托keeway项目,资阳积极谋划在临空经济区打造两轮车智能制造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500余亩,已入驻企业10余家,意向入驻企业30余家,上下游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资阳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袁胜兵表示,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积极探索联合两轮车生产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重构产业生态和市场格局;引导骨干企业将车载芯片、车载操作系统、北斗导航等新技术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试点融合,推动产业合作模式和企业形态优化升级;持续以客户思维服务企业,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将园区建成配套最全,智能化程度最的高新技术园区。
据悉,除主会场活动外,本次研讨会还设置了临空经济区考察、精准对接会、智能电动汽车专委会第一季度理事长工作会议、头部两轮车企业产业链供需对接会4场分会场活动,进一步搭建政府、企业、专业机构之间的交流平台载体,更好促进两轮车行业内外资源的互通共享,推动两轮车智能与电动化生态建设和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