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汶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厚植“三棵树”
2023年03月30日 14:0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30日电 (伍排勇   田野)汶川县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重要抓手,深耕文明沃土,厚植生态文明“志愿之树”、立德铸魂“文明之树”、乡村振兴“致富之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文明城市创建。

  植好生态文明“志愿之树”

汶川志愿服务活动到田间。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汶川志愿服务活动到田间。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汶川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提升广大干部群众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思想意识,建设“全民、全面、全域”“无忧志愿之城”,不断丰富汶川县“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和省级生态示范县建设内涵。全县组织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巾帼志愿活动及义务植树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志愿者参与人数达到1.2万余人次,服务群众3.6万余人次,建成汶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林”30余个,植树造林220余亩,汶川“无忧志愿”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汶川县以启动学雷锋月暨纪念‘5·12’特大地震十五周年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围绕第45个全民义务植树节,抢抓植树黄金期,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积极踊跃参加义务植树护生态行动,植竹苗、岷江柏等3万余株,为岷江岸边添新绿。”汶川县林草局局长徐红军介绍说。

  植好立德铸魂“文明之树”

汶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汶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汶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等五大重点任务,邀请当地老党员、专家学者、草根宣讲团用充满“泥土味儿”的理论宣讲,传递温情的志愿服务。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组织文化学者讲好大禹故事、汶川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家的热情。

  组织开展“草根上讲台乡音传理论”“阳光问廉·院坝问政”“中央一号文件进百家”等宣讲活动207场次,送理论、保安全、防返贫、创文明,把党的声音、党的关怀送到田头、暖入群众心头,通过实际行动让全县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声音就在身边、社会的温暖就在身边、美好的生活就在身边。用“百姓话”讲“百姓事”,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以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藏羌大地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植好乡村振兴“致富之树”

阳光问廉活动。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阳光问廉活动。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汶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汶川果”“汶川茶”“汶川竹”等当地农业产业资源优势,统筹力量,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全县200余名农科专家、种植大户、土专家等开展农业技术大讲坛活动,通过“理论教育+实地操作+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把田间管理办法和创业致富经验传授给广大群众,指导全县果农、茶农、菜农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全县农林产业和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截至目前,该县已种植甜樱桃2.74万亩、青红脆李3.05万亩、猕猴桃1.25万亩、茶叶0.31万亩、竹子3.1万亩等,到2022年底,“汶川果”“汶川茶”“汶川竹”约占到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收入的56.72%。

  据悉,汶川县已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志愿服务促进中心1个,镇文明实践所9个、村(社)文明实践站83个,实现全域全面全覆盖。下一步,汶川县将着眼学习传播党的理论和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厚植“三棵树”守护全县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