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凉山州喜德县伍合村:“两项资金”助村庄焕新颜
2023年03月31日 16:1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31日电 在距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县城不到8公里处,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村庄坐落在瓦来火普山脚下,那就是全省民族团结示范村——伍合村。

美丽的伍合村。(喜德县民宗局供图)
美丽的伍合村。(喜德县民宗局供图)

  据了解,在“两项资金”帮助下,伍合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迎来四方游客;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油橄榄成为“致富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喜人变化接连不断。

  自2020年伍合村申请民族地区开发资金1000万元,成功申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后,该村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依托“两项资金”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民俗文化广场、民宿、厨房以及乡村栈道等基础设施,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了伍合村村民的幸福指数。

 村民们在跳舞。(喜德县民宗局供图)
村民们在跳舞。(喜德县民宗局供图)

  走进伍合村,刻有橘黄色的彝族文化符号的游客接待中心,高高矗立在村庄中央,游客接待中心正对面是有2826平方大的民俗文化广场,宽敞的广场上,彝族三锅庄稳稳坐落在广场中央,身穿盛装的村民围着三锅庄正跳着彝族达体舞,轻飘飘的舞姿,悠扬的旋律,飘荡在整个村庄。

  “自从民俗文化广场建好后,每当农闲时节,村里的老女老少都自觉的穿上盛装,集中在广场上来跳舞、休闲、摆龙门阵,话天下事,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村妇联主任朱晓红边跳着舞边高兴地说道。

  伍合村面对着孙水河,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4.5度,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合发展农业产业的好地方。2017年开始,伍合村引进了以色列品种油橄榄产业,建设油橄榄产业园。

  油橄榄试种成功后,该村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扩大了种植面积,到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500多亩。同时,在村里建起了育苗基地、加工厂,采用育苗、种植、加工一体化的模式,参照以色列油橄榄国际优质标准提炼,提炼出优质食用油、精油和手工皂,也建起了肉牛养殖场,油橄榄榨油后,橄榄渣子用来喂牛,再把牛粪用来油橄榄树施肥,这样循环的产业链,既绿色又环保,形成了油橄榄产业“育苗+种植+加工+养殖”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不仅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流转土地收入,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就近务工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家庭收入。

  “没有想到这种油橄榄树在我们村也能长得这么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为我们村提供了产业支撑,为老百姓增加了收入。”致富带头人罗瓦尔对发展油橄榄产业更有信心与决心。

  伍合村是个典型的彝族村寨,保留着浓厚的彝族文化和特色的民俗风情,也有神秘的凉山大石墓群——伍合大石墓群,墓群分布于伍合村二组,共分布有墓葬九座,墓地面积2000平方米,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伍合村将利用彝族文化和大石墓群历史文化等特色文化,结合东西部协作契机,在浙江宁波帮扶下,统筹东西部协作资金226万元,进行农房改造,发展彝族风情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政府引领、集体搭台、民众自主、占股分红”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为伍合村注入强劲的动力。

  “接下来,我们要招商引资,强化资金投入,打造一个以彝族风情为主题,产业带动旅游,旅游带动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的融合发展美丽新村。”喜德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人员王伟在谈到伍合村未来时,信心十足,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