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川大学子研发无痛微针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来福音
2023年06月07日 14: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7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7日从四川大学获悉,来自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的无痛微针学生团队,利用基于免疫耐受的微针治疗策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带来了无痛治疗新的希望。

  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现有治疗方案往往只能控制病情发展,无法实现长期治疗,且常常伴随着副作用和用药依从性的问题。

  “我们模拟自然界中昆虫等甲壳类动物坚硬的外壳结构制备了一种高机械强度的无痛仿生微针,穿刺深度仅为传统针头1/5(200μm),不触及神经,可实现无痛无创、便携自主用药,创面10分钟内可完全恢复。”项目负责人熊坤介绍,仿生微针仅为指甲盖大小,却能拥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将其贴在皮肤上,几乎没有痛感,将微针贴片取下后,细微的创口也在几分钟后完全消失。

  更为重要的是,无痛微针还采用了免疫耐受治疗策略,共递送自身抗原肽和免疫调节剂雷帕霉素。这种治疗方式能够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重塑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并发挥长期治疗效果。与现有药物治疗方案相比,无痛微针治疗能够实现更持久的疾病控制,减少病情发作和关节畸形的发生。

  “微针的质控一直是该领域的难题,也是限制其批量生产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对微针机械强度的主流检测手段仅能对整个微针贴片粗略评估,无法完成对每一个针尖单元质控。”项目负责人熊坤介绍,为解决微针的质控难题,项目联合英国伯明翰大学张志兵院士团队,全球首创了微操控质控平台,能够将检测限提高1000倍,对微针机械强度进行高精度多维度表征,为微针生产标准化赋能。

  目前,该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8篇SCI论文,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2项软著,并与国内3家龙头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项目已进入中试生产阶段,为将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负责人熊坤表示,无痛微针治疗的成功突破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希望将来能够推广该治疗方法,使更多的患者受益于无痛无创的长效治疗。

  据了解,四川大学的这一项目将亮相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该项目依托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华西医院和英国伯明翰大学,以解决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需求为最终目标。(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