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4日电(王爵 李奎 李笑)13日,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在南充阆中市召开。会议总结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分析研判新形势新任务,部署安排以工代赈重点工作,推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和《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落地落实。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与会代表分成3个观摩小组,赴四川省南充阆中市、仪陇县,广元苍溪县、剑阁县8个以工代赈项目点位,通过现场参观、听取讲解、交流发言等形式“面对面”交流以工代赈工作。

12日上午,在阆中市沙溪街道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现场,阆中市政府相关负责人通过现场PPT的形式,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该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的经验做法。在位于阆中市天宫镇宝珠村的2023年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创新拓展项目,总投资1180万元,目前已新建主干道2.8公里、扩建园区道路2.3公里、新建生产道路6.1公里、整治排水渠1.8千米。

该项目按照“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赈济模式,拟吸纳当地群众300余名、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20余万元。在项目现场,一片片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种下柑桔园在阳光的辉映下显得格外耀眼,观摩人员不禁赞叹,以工代赈项目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红利,实打实地将“赈”落到了实处。

12日下午,在位于仪陇县的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工地一片繁忙,尽管艳阳高照、挥汗如雨,工人们却干得热火朝天。在现场,仪陇县负责人向调研观摩嘉宾详细介绍了该项目以工代赈的具体做法以及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效。该项目总投资16.2亿元,于2022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5月全面建成投用。为在重点工程项目大力实施以工代赈,该项目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项目建设单位共同推进,拟吸纳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等当地群众70人就近务工,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00余万元。“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在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同时,还取得了四大成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了农产品商品转化率,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让一个可能的救助对象,变成合格的建设者、劳动者。这是个人能力的价值转变,亦是南充市委、市政府的初衷与深意。“通过技能培训、以工代训,把组织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要求。”南充市发改委主任徐坚认为,以工代赈,不仅是让受赈济者作为劳动者参加工程建设,通过劳动获得劳务报酬;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气神。
据南充市主要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四川省坚持“最大程度控制成本、最大程度组织群众、最大程度发放报酬、最大程度开展培训”,大力推行“无中间商赚差价”的“村民自建”方式。去年以来,南充“村民自建”项目遴选通过率达到98%。“群众角色从‘给老板干活’转变为‘给自己做事’。” 该负责人为大家描绘了南充新时代“以工代赈富民兴村”崭新画卷,推动“以工代赈”由“赈济”向“振兴”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完)